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林毅夫团队再谈《吉林报告》:不完美,但不必苛责(3)

2017-09-13 09:21:3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与这些著作的论述一以贯之,林毅夫发表于2004年的文章《振兴东北,不能采取发动新一轮赶超的办法》主张的改革便是:振兴东三省和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道是消除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包括违反比较优势的战略性负担和承担冗员和养老的社会性负担,让国有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一方面消除国有企业向国家要保护补贴的理由,二方面,让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这样预算软约束和“三位一体”的计划体制安排才能消除,政企才能分开,改善公司治理的努力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经济才能蓬勃、可持续发展。

一语成谶!第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主要基调还是强化原有的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而非转向遵循比较优势的振兴政策。董香书和肖翔2017年7月在《管理世界》上发表关于东北振兴学术论文,他们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2003年发起的第一轮“振兴东北”战略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该战略使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政府‘输血’—企业进一步扩张—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的怪圈。

这个怪圈的宏观表象宛如历史轮回:改革开放前中央政府重工业赶超的投资拉动使东北三省的发展水平仅次于三大直辖市,而改革开放之后问题暴露无遗、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一轮强化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型振兴政策的投资刺激之下,造就了媒体上报道的东北“黄金十年”,而今媒体又铺天盖地报道“东北塌陷”。数据反差非常刺眼: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经济年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足足高出2个百分点;然而,2013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经济增长排名全国垫底,尤其是辽宁省出现了大幅下滑。

对于当前东北经济问题的症结,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赴辽宁回访调研组报告上对东北振兴作出重要批示,深刻指出,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东北经济困境在经济基础上源于“产业错位”, “产业错位”不仅直接造成东北经济脆弱,而且也是“体制固化”形成和挥之不去的根本原因。如何打破历史轮回,有人士如此评论:“林毅夫的方案的最核心一条是抛开历史,轻装上阵,按照比较优势,重新塑造优势产业,大家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