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张国宝:东北发展什么产业要靠自然秉赋选择,不能坐在办公室想(2)

2017-09-05 14:10:21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参与评论()人

各地区经济结构、经济基础、自然禀赋不同,如果都以GDP增速排座次,互相攀比,那主体功能区的思路就难以贯彻。

那么东北经济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各种经济学家也给东北经济开出了各种方子,争论也很大。比较典型的是最近林毅夫团队为吉林经济提出的建议,在网上引发了很多争议。

人们很容易指出,东北改革不够深入;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人的观念,官本位意识较强;有了事不是去找市场,而是去找政府;凡事都需托人情;营商环境差;外向型经济不发达;投资不出山海关等。

记得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初期,中组部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联合在哈尔滨召开过一次厅局长以上干部会,宣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我在会上讲到,振兴东北要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从移风易俗开始,能不能今天中午吃饭不要转桌子敬酒?结果中饭开始,大家都很不自在,一个女同志首先打破僵局,说我是女的可以例外,给张主任敬杯酒,结果一会儿会场大乱,又开始了转桌子敬酒,可见移风易俗之难。

社会的习俗、氛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地区差异很大,自然禀赋不同,人们的行为、作风也受此影响很大。电视里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在东北插队,后来留在东北工作的上海知青,回上海探望母亲。母亲很高兴,叫姐姐去菜市买些好菜,给姐姐100元钱,姐姐买菜回来,给母亲一笔一笔算账,最后是106.50元,母亲又拿出6.50元给了姐姐。这位弟弟常年在东北,已经东北化了,见此十分不满,觉得太小气了,但是在上海可能属正常。

外国人吃饭AA制,东北人吃饭抢着付钱,结果老板只好随便抓一个付钱,还是个没带钱的。东北人豪爽,讲义气,地大物博,不在意这仨瓜俩枣的,南方人就不同,用在经商上东北人就不精明了。这样的例子、段子很多,靠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

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来改变。

但是这些问题在我前面讲到的2004至2012年也是存在的,为什么那时的增速会比现在高?就事论事讲,东北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还是东北经济结构的特点造成的。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和自然禀赋,东北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大。在第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8年中,国内外经济大环境正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装备需求量大,这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经济结构是利好。例如第一重机厂那段时间,钢铁设备、核电设备订单充裕,如鱼得水。哈电也是一样。那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一百多美元,大庆油田日子好过,对黑龙江税收贡献也大。东北的钢铁厂、煤矿情况也是一样。但是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从过去的9%~10%下降到6%~7%,东北的重化工业首当其冲,而经济结构的转换又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