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东风悦达起亚走到十字路口 选择新能源车突围

2017-08-29 12:27: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站在十字路口的东风悦达起亚,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突围方向之一。

28日,东风悦达起亚28日正式发布了未来发展战略。到2020年,该企业将挑战实现百万台产销目标,推进 “新车型扩大及投入”、“新能源商品线强化”、“中国本土化车型研发”、“推进顾客至上经营理念”四大核心战略的实施。按未来的规划,该企业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50万辆,比2016年500辆的销量将增长1000%。

东风悦达起亚将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运营与市场销售。截至2020年,除K5混动版车型外,该企业还将推出共5款新能源汽车。同时,将不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投入,推进车身轻量化、氢动力汽车、48V混合动力车等高端电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作为韩系车主力之一的东风悦达起亚,15年来以28%的年均速度增长,高于汽车行业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尤其是从2009年起销量快速增长,从24万辆一路冲到2016年65万辆。不过,在自主品牌和日系车企猛攻下,加上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叠加冲击,今年韩系车企集体在华遭遇滑铁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数据,2017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61.87万辆,同比增长4.6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4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3个百分点。同期,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262.79万辆、232.31万辆、155.42万辆、50.10万辆和21.42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32%、17.96%、12.02%、3.87%和1.66%。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乘用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德系和美系增速略低,韩系和法系依然呈明显下降。

至于东风悦达起亚今年销量为何下滑,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苏南永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人生的路途,或者企业的周期来看,虽然一直维持顺风顺水是最好的,但不太可能,东风悦达起亚同样遇到这样的瓶颈。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性价比方面,过去性价比较为凸显,现在有点放松了,在性价比改善方面没有做到位。目前,东风悦达起亚迅速在商品层面进行加强、改进,比如外观设计、新技术应用、合理的价格等,很多方面都做了调整。

在市场的激战中,最终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依然是产品。

今年上半年,东风悦达起亚仅推出一款重磅新车型KX7。而从今年下半年起,东风悦达起亚加快推出新车节奏,将密集推出四款新车,包括跨界车KX CROSS、对K4的全面改款的凯绅,还有结合百度IT新技术的互联网汽车新e代福瑞迪以及面对三、四线城市的小型车AB(焕驰)。

从2017年到2020年,东风悦达起亚计划推出18款新车来升级产品线。苏南永谈到,除了持续推进现有车型的升级换代外,还将分阶段扩大整体产品线,加强新能源车型的投放,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以及互联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东风悦达起亚加速朝这些方向前进。

目前,比亚迪、北汽等自主企业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车企也已纷纷对外公布2020年销量目标,其中东风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80万辆。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分析指出,政策法规效应将持续释放,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销售管理办法、CAFC和NEV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都将对下半年乃至未来汽车市场产生深刻影响。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趋势下,汽车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深度变革,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东风汽车集团将加快新能源事业发展,推进“三电”工业化。

工信部、发改委以及科技部三部委在今年4月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202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的预期和目标,这意味着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目标为700万辆。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4.4%达到19.5万辆,在中国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仅有1.5%。

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多项环保政策所带来的压力,当前不仅是自主品牌加速对新能源汽车布局,大众、福特、丰田、本田跨国车企也纷纷向电动车发起攻势。按大众规划,到2020年,大众将陆续推出20款新能源汽车。作为大众集团最为重要的市场,大众将在华投放15款新能源车,占新能源车型总数的75%。前不久,大众还与江淮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大众目前正在组织专家组对合资公司首款新车进行技术评估,首款电动车有望于2018年投入市场。此外,福特汽车与众泰汽车近日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纯电动汽车。

面对越来越多车企抱团抢占新能源市场,苏南永表示,东风悦达起亚除了自身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之外,还将借力东风汽车集团。此外,在动力电池方面,选择国内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为供应商,共同加快对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突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胡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