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上市公司斥7400亿理财 不务正业捞钱背后有阴谋(6)

2017-08-14 09:07:25    投资者报  参与评论()人

一边募集资金,一边却有闲置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不仅仅是华谊兄弟,诸多上市公司都存在此类问题。

去年11月,罗莱生活公告称,公司拟投入1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两款理财产品。这两款理财产品均为集合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6.8%,产品期限均为一年。

在此之前,罗莱生活以上市公司或控股子公司为主体,年内多次购买理财产品。据年报数据显示,罗莱近一年来涉及理财产品资金规模近8亿元。

与购买理财产品并行推进的是罗莱生活的再融资计划。今年5月,其发布定增方案,拟募资12亿元用于相关项目建设,目前该计划尚未拿到核准批文,处于已反馈阶段。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大笔资金闲置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再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存在规避“上市公司募资不得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嫌疑。

刘万清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大量资金如果不是用于发展自身主业,而是长期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从而实现业绩扭亏,与目前监管提倡的‘脱虚向实’是违背的,相信监管层也会逐步完善关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方面的规章制度。”

暗地流向二级市场细思极恐

“买理财产品并不代表上市公司有钱,很多公司买的理财都是几天或者几个月的,钱有可能来自募集闲置资金,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通过资管计划等渠道从二级市场募集来的‘自有资金’。上市公司买的理财产品越多,其实心理是要让外界觉得其‘不缺钱’,然后更方便开展日后的业务。”上海某中型私募基金总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像新湖中宝,这一年来经常在市场上通过各种手段融资,其实是缺钱的,但它的理财产品规模大得足以让大家认为它很有钱。”上述私募人士补充道。

记者了解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尤其是信托及资管计划,以及通过多层嵌套参与到合作伙伴的资本运作,这类资金流向二级市场并不在少数。

“理财产品相当于一个资金池,通过层层运作,加了杠杆之后,很有可能最后的目的是通过做市值的方式在二级市场抬高股价,自家公司不能拉高自己的股价,便与合作伙伴交换角色,当然这中间会设置层层复杂的看似不相关的关联方,以逃避监管层的追查。”上述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