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房地产症结在金融属性而非土地财政(2)

2017-08-07 21:02:0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市场化的土地制度就能够防止投机与泡沫吗?虽然在我国无法进行自然实验,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芝加哥1830~1933年均实行的是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制度,正是由于市场自发的过程导致了剧烈波动,其间经历了明显的5轮房地产周期。1830年还只是拥有12栋小木屋的村落,几十年内就发展成了美国第二大城市,在这100年中,芝加哥的人口数量从50人涨到338万人,100年走完了巴黎20个世纪的路。每一轮房地产周期,房价都大幅上涨,但是前后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前几轮周期典型特征是普涨,后来由于房地产体量较大,普涨特征不明显,局部地区的房价上升比较显著。

一般而言,从一个周期内部来看,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常常表现为普涨。随着体量越来越大,吸纳流动性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就是所谓的“蓄水池”作用。同等量级的流动性在初级阶段可能会推动房价翻番,但越往后对价格的边际拉升效果会越来越显颓势,表现之一就是由上一阶段的普涨行情转变为区域分化行情,这实际上就是驱动力不足的表现。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供应,将会逐步转向多空势力均衡的停滞状态,这种状态持续得越久,离投机者心理防线崩溃的时点就会越来越近,如果同时伴随着信贷条件的收紧或者是其他资产市场的崩溃,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也将会逐渐显现。

从各个周期的序列来看,也表现出一样的阶段性特征。在房地产周期刚刚启动时候,由于盘子较小,可能会出现全面的上涨,但是越往后,一方面人们积累的经验教训越多,相对会更加理性;另一方面由于盘子越来越大,其波动性也会呈现一种衰减特征,削弱其投机属性。而且,作为前期主要驱动力的人口增长也会遇到瓶颈,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逆城市化。就我国而言,我们尚处在城市化1.0向2.0过渡的阶段,土地与房地产价格波动或许更多的还是需求侧驱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供给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地产两大难及其解决方法

土地供应天然缺乏弹性,这使其成为天然的抵押品,赋予了其金融属性,正是这种金融抵押品的属性,使土地与房地产成为信贷扩张的载体,房价与信贷的正反馈循环会使得房价长期偏离真实价值,直到信贷出现紧缩,循环难以继续,便以暴力的方式回归常态,但只要抵押品属性存在,历史还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