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陶冬:从黑天鹅到灰犀牛(2)

2017-08-03 09:30:5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为了保增长,居民储蓄一次又一次地被引导到中国经济最弱的几环上,去救火。理财产品、保险资金、房地产、地方债置换,形式不同,性质无异。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原本不高,但是负债水平近十年来飙升,目前已经超过250%。美、欧、日负债多为政府债务,起码受到印钞权的支持,中国的债务则多为高风险企业的公司债。

认清风险,下决心化解风险,比讳疾忌医要好,这是政府明智之举。但是这个过程必然带来一个货币环境收缩的过程,尽管央行会作适当的微调,趋势还是明显的。这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声明中,提到风险31次、监管28次,是乃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笔者看来,政府态度十分清晰,2003年以来第一次持续的货币政策收缩无可避免。

中国已经有太长时间没有货币收缩期了,以至不少投资者将不断的、力度越来越大的信贷扩张看作常态。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也曾有过若干次试图收缩银根,但是每次都半途而废。笔者认为这次不同,金融工作会议所传递的讯息来自最高层,代表中国经济的长远利益。

经济出现周期性下滑并不可怕,有上升周期,必有下降周期,然后才有另一个上升周期,这是经济规律。下行周期给经济一个出清的机会,为新的周期制造基础。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如同春夏秋冬一般正常。但是下降周期势必带来更严峻的信贷环境、营商环境,个人消费和企业盈利会受到影响,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企业和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好准备,不仅自己要在现金流上审慎准备,还要关心自己上下游企业个人的资金状况。未来若干年重要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守住风险的门户。

其实“灰犀牛现象”并非中国的专利,全世界的央行都因信贷过热、房地产过热、通胀超标而改变货币政策基调,这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必然政策套路。从历史上看,政策收缩期资产价格下调的机会较大。(陶冬系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