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美国困境的思想根源(2)

2017-07-25 21:02:1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美国传统清教主义精神的回归,从2009年开始再次显现,典型的就是美国的茶党运动,以及茶党在美国共和党中地位的崛起,特朗普的上台是清教主义精神在美国社会回归的又一大事件。特朗普提出的“美国再强大”,背后的信仰、理念支撑就是清教主义精神,可以说也是美国社会对自由、独立精神最保守的一种回归。

再次,这种清教主义精神回归具备了技术层面解读的基础。以现代交通工具、信息通信技术为典型特征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全球范围内的时空概念,个体与个体、基层与顶层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显著改变,人们可行自由空间大大拓展,捍卫个人权利的意愿和能动性在进一步增强,而政府的权力边界面临进一步的修正和压缩。在去年进行的大选中,在美国经济基本面正处于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具有前第一夫人身份、联邦参议员履历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败给了过去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的特朗普,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清教主义精神回归是具备民意基础的。

作为这种意识倾向的代表,特朗普对某些国家的旅游禁令,对移民政策、医改、金改以及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回归清教主义精神方面具备逻辑上的一致性。人们看到其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性,尤其是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和熵值增加,而忽视了美国国内在民主党执政时期通过的部分法案和长期以来妥协出来的国际经济社会秩序,实际与美国的清教主义精神并不相容。现在的国际秩序追求的是多元文化下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抑强扶弱几乎成为构建当前国际公共秩序及合作的主基调。在这种背景下,与英国脱欧相类似,特朗普主政下的美国不过是在国家层面更为注重和保护其自身利益,寻求脱离现有国际组织和秩序的行动不足为怪。

显然,这是一种离而不散的较量。美国希望离开的是现有的国际秩序,而期望构建的是更倾向于自我的国际秩序,并夹带着重塑美国二次世界大战后辉煌的典型诉求。这当然会给国际公共事务留下一些空间,为中国扩大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不过,国际影响力既是荣耀也是责任,且荣耀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对于美国刻意退出的领域,中国同样也要量力而行,有些国际事务欲速则不达。

(作者系越秀金控集团副总经理、金融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