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公募努力备战FOF 投资者教育没做好却是“白搭”(3)

2017-07-25 09:03: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就我司的研究体系来看,我们已着手对每一个基金经理建立档案,持续跟踪其业绩、风格、特点,并纪录分析每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时该基金经理采取的措施,将基金经理能力和风格量化,以便整体把握。”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也如此表示。

需要看到的是,对于外部FOF而言,尽管存在双重收费的问题,但市场上优秀的主动型基金、更加完善的量化或另类产品线,都可能为FOF产品带来能够覆盖成本的超额收益。

短板在哪儿

FOF投资的难点在于大类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上,对于FOF投研团队在资产配置、基金研究、宏观策略、行业研究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而目前来说,国内的FOF专业投资人员还比较少,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需要时间,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在FOF投资研究的实践上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还是在于FOF专业能力,尤其是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在这两方面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都还不够,特别是中小型的基金公司。

从产品的角度看,目前国内的ETF和被动型债券基金的数量都比较少,不利于FOF投资组合的构建,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较高,平均从业年限较短,这给基金经理的挑选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基金公司受访人士也表示了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当下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对FOF了解还不够,需要更多的推广和宣传,让投资者深入了解FOF的优势和特点。

建信基金便指出,FOF背后所蕴含的组合投资理念,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收益的稳定和风险的分散。但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可能更加看重短期投资收益,因此如何通过投资者教育来提升投资者的“耐心”,帮助适当的投资者配置适合自己的产品,是全市场参与者都应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对基金公司而言,除了投资者教育以外,我认为针对FOF这一特殊产品的投研体系的搭建、考核机制的完善可能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领域。首先,应该注意差异性。基金公司应该用更多元化的人员来构建FOF投研团队,无论是量化人才还是宏观经济专家,都是组合化投资体系构建的关键人才。其次,FOF产品的考核应该更加的长期化和业绩基准化,一定程度上弱化相对排名,这样做更有利于FOF产品体现出与传统基金产品的差异和长期的风险收益特征。”建信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