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六部门促交通与旅游融合 2020年建成“快进”“慢游”设施网络

2017-07-19 13:41:1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一个“快进”“慢游”的全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形成。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18日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优化整合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建立旅游交通规划、建设、运营新机制,形成融合联动发展新模式。

通往厦门鼓浪屿的渡轮上,旅客们正在拍照留影。摄影/章轲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意见》提出,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统筹考虑交通、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开发,构建“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积极将观景台、旅游标志标牌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区域人文特征及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志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

在“快进”方面,《意见》提出,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实现游客远距离快速进出目的地。推进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5A级景区。优化配置重点旅游城市列车班次,有条件的城市增开旅游专列。鼓励旅游城市增加至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线航班,优化旅游旺季航班配置。鼓励按规定开展旅游包机业务。

同时,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旅游环线,并根据景区旅游规模科学确定公路建设标准。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联通公路建设。

在“慢游”方面,《意见》提出,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结合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并根据需求增设自行车道、步道等慢行设施。支持为红色旅游景区直接配套的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支持通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的乡村旅游公路建设。

《意见》提出,强化客运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改造升级枢纽内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标识引导系统等设施,增强自驾游服务等功能。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旅游信息和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

以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试点建设为契机,鼓励在路侧空间富裕路段设置驿站、简易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台、厕所等设施。根据需要在农村公路沿线增设简易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

在铁路旅游方面,《意见》提出,积极发展遗产铁路旅游线路、精品铁路旅游线路等铁路旅游产品。针对市场需求增开特色旅游列车、旅馆列车等特色旅游专列。鼓励景区结合铁路遗存、自然景观等,设置旅游体验或短途观光线路。支持开发适合旅游特点的特种观光列车等装备。

在拓展促进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渠道方面,《意见》提出,进一步创新模式,加大投融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旅游交通发展投融资格局。积极探索采取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整合旅游和土地资源,实现沿线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已确定,“十三五”期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优惠贷款,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央行同期基准利率,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0年、宽限期3~5年,为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对相关示范工程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

7月13日傍晚,一群旅客在上海外滩观光。摄影/章轲

“当前,服务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越发突出。”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业态的复合型发展最终会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幸福混业态。除了“旅游+交通”,夏杰长说,在业态融合中,还有“旅游+文化”形成的文化旅游,“旅游+体育”形成的体育旅游,“旅游+健康”形成的健康旅游,“旅游+养老”形成的养老旅游,“文化+体育”形成的文化体育,“体育+健康”形成的康体活动,“体育+养老”形成的老年体育等。

在两两组合之外,这些“旅游+”产业还将以幸福为主题,以需求为引领,更深入地融合。复合型将成为休闲发展的主要形态,并最终主导人们的休闲生活。而持续高涨的需求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预示着中国休闲已经进入产业红利期。

俄方游客进入黑河口岸。摄影/章轲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李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