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确保质量安全 中国发布认证认可证书全球最多

2017-07-14 20:37:1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作为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手段,认证认可首 次纳入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7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认证认可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共颁发有效体系认证证书总数为75.1万张,占全球同类认证证书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认证大国;单位GDP的体系认证证书数为每十亿美元66.953张,居世界前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董乐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作为全球发证最多的国家,质量和监管都成为发证之后的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对行业进行监管,统计数据便成为其中一个有力的工具。

纳入国家统计

在中国市场上,公众知晓最多的便是ISO认证的标示,而对于其所具有的意义或许了解并不深入。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和世界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保证产品安全、提高质量水平、推进贸易公平、保护消费者权益、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从而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2001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认证认可行政监管组织体系,即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并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奇机构为依托,构建起省、市、县和口岸的地方认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维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认证认可的数据没有被纳入到国家统计的行列里。

“2016年8月,国家统计局批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执行《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标志着认证认可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此前,检验检测统计已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本次发布会是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一并纳入国家统计制度后首次向社会发布。”董乐群表示。

国务院为了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进行了系列决策部署和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发改委等32个部委发布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国家认监委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统计工作。

从其他一些国家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的经验来看,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等,自从建立认证认可制度后,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监督市场的运行,而很少与企业直接发生关系。同时,政府与认可机构的关系也比较简单,仅限于授权关系或者协议关系,即政府将有关认证、检测和人员注册等管理事项通过书面文件或者协议的形式授权给认可机构,由认可机构具体负责实施。

国家认监委法律部主任刘仲书对第一财经表示,“根据行业的发展,我们自己内部是有统计的,只不过在国家层面没有列进去。我们不断协调,国家层面特别看重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服务能力。国家统计局也觉得应该也很重要,于是就列入了统计的行列。从2016年年初开始,到7月下旬,利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了基础摸底调研,形成了制度,于是就报给统计局,于是就批示加入。认证认可的统计,对于我们的深入分析行业法发展趋势,有力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愿认证高于强制认证

依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工作,借助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的开展,国家认监委正在有序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和评估,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从机构数量看,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机构共计38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1.19%;从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看,认证认可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06亿元、利税总额46.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33%和29.39%。

“去年,各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共计170.9万张,其中自愿性认证证书116万张,占证书总量的67.9%。自愿认证高于了强制认证。”董乐群表示。

从机构属性来看,企业类型的认证认可机构361家,占机构总量93.28%;事业单位类型26家,占机构总量6.72%。从企业从业人员规模来看,截止2016年底,认证认可行业拥有大型机构67家、中型机构107家、小微型机构213家。从区域分布来看,2016年华北区域(主要是北京地区)占全国认证认可机构总数的44.96%;华东区域占30.23%,西南区域占4.39%,东北区域占4.65%,中南区域占12.40%,西北区域占3.36%。

“行业供给水平明显提升,行业结构布局也逐步优化,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专业主导等能力有所提升。在基础能力方面,从业机构和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专业能力和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3.36万家,从业人员111.6万人,但“小散弱”现象仍比较突出。”董乐群表示。

同时,董乐群认为,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处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前列,正加快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服务输出和机构品牌实力等方面,这也是我国认证认可今后发力赶超的方向。

目前,在认证认可方面,中国首次构建了包括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框架,通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比较,中国认证认可在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具体讲: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已有30多部法律法规写入认证认可工作,在统一管理、严格监管等方面显示了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

检验检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检验检测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政府统一有效的监管,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

为此,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整合工作。一是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推进部门或行业内部整合;二是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三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支持、鼓励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检验检测机构改革与整合成效明显,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目前我国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事业单位制11479家,占机构总量34.54%;其他法人类型744家,占机构总量2.24%。”董乐群表示。

据了解,2013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从42.5%变为34.54%,呈逐步下降趋势。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16773家,集体控股1096家,私营企业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67家,其他机构834家。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56亿份,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9.8万份。检验检测供给资源保持稳定增长。

“从区域分布上看,在区域经济发达、检验检测需求较大的环渤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以及华南沿海地区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更为集中。从不同区域检验检测机构的营业收入来看,华东营业收入占比为35.1%,华北17.4%,中南27.0%,西南9.6%,东北5.0%,西北5.8%。”董乐群表示。

董乐群同时表示,统计数据显示,人数规模为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从服务区域来看,80.3%的检验检测机构仅为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具有典型的“本地化”特征。从专利数量来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有效专利32692件,平均每家机构不足1件,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不足,整体竞争力还存在提升空间。

而对于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是否受到限制的质疑,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表示,“政府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对外资是开放的,他们的发展是良好的。2015年许可了外资机构187家,2016年许可了外资的检验检测机构267家,增长了21%。外资机构在中国的收入,2016年检测收入是166个亿,2015年136个亿。外资在中国的发展,从这两个数字就可以看出来。”

乔东同时表示,国内检验检测机构与外资检验检测机构还具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刚起步,规模小,外资机构都已经全球布局了。而国内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80%都是为本地服务。从技术层面,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多数是综合类服务,外资的技术专业性强。在管理方面,国内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实施还不能一致,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胥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