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行情“刚开始就结束” 今年高送转炒作覆灭?

2017-07-12 22:00:4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7月份,随着中报业绩预告的披露,和中报业绩相关的“高送转”预案也开始浮出水面。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高送转行情却出现了“刚开始就结束”的尴尬局面,中报高送转“第一股”平治信息在两个交易日的涨停之后旋即就出现了连续两天的大幅度下挫,赢合科技高送转搭配减持公告,也被市场“用脚投票”。

寻究背后原因,有机构不但没有将高送转作为买入理由,反而作为卖出原因,连续三天大手笔出货。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越早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往往越能有超额收益,而如今首先披露的这两家公司股价走势如此一蹶不振,是否意味着今年高送转行情炒作要覆灭?

高送转行情“刚开始就结束”

“以往年中的时候,都会关注高送转行情,但是今年完全不会去做这一概念题材,毕竟政策在打压,如果多几个涨停的话,很可能就要停牌。”某投资人小宋(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7月6日晚间,平治信息发布两市首份中报高送转预告,拟10转10。同日,平治信息披露了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5100万元—5800万元,同比上涨104.61%—132.70%。随后的7月7日,平治信息收获一字涨停板,高送转行情似乎要被重新点燃。

周末过后的7月10日,平治信息再次开盘,股价一开始出现涨停,随后在强大的抛压之下,开始走弱,后来勉强拉升,以上涨9.36%报收。到了7月11日当天,公司股价低开,随后一路下探至跌停,7月12日,公司股价下跌了6.19%。

相比于平治信息,赢合科技的“套路”似乎更深。7月10日,作为第二家中报高送转的赢合科技,在抛出拟10转15高送转预案的同时,还发布公司股东减持5.51%的股份的公告。

7月12日,赢合科技的走势颇为纠结,在上涨超过6个点之后,股价又出现接连的下挫,以下跌0.68%收盘。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高送转方案往往是披露越早,超额收益越高。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上述两家公司的高送转方案之后走势整体如此惨淡,不免让投资者对于高送转行情不乐观。

今年高送转炒作覆灭?

以往,年报及中报披露期,作为公司经营状况的直接背书,高送转主题大多能走出独立行情。同时,持续性的高送转既能扩股本,又能拉低股价,直接带来股价的边际弹性改善。如去年年中的高送转行情中,就出现了名家汇、天润数娱、金科娱乐等多只牛股。

高送转行情的走弱自然和政策的监管关系密切。2016年底,深交所发文规范了高送转公告格式,新增要求:预披露高比例送转方案的公司尚未披露报告期业绩预告的,应当同时披露业绩预告,且更加强调“高送转与公司业绩成长性是否匹配”,原则上不支持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高比例送转。

在新监管的要求之下,2016年年报高送转的数量出现了显著下降,10送转10以上的预案数量只有123只。

此外,今年4月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在全世界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此番言论正值历年高送转行情最活跃的4月份,许多原定高送转的公司转向现金分红,一些机构投资者也放弃参与高送转的炒作,避免合规踩雷。

“往年的中报主题炒作会配合其他一些主题进行,如高送转,但由于目前身处强监管环境之中,这类取巧的炒作机会不大。”上海市某私募人士表示。

在严格的政策监控之下,今年的高送转方案来得也特别晚。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中报高送转预案从6月份开始披露,7—8月份是密集披露期,而今年披露时间相对较晚,上述两家公司都是在今年7月份才开始发布信息。

“我们认为高送转效应衰减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在于监管层的打击,许多高送转概念的炒作脱离基本面的支撑,为了高送转而高送转。高送转与减持相配合,更是成为监管层的重点打击对象。第二,在于价值策略完胜成长策略,在实施高送转的公司大多为净利增速高的成长型公司,在成长投资完败于价值投资的背景下具有高估值、高成长属性的高送转标的也受到了牵连。第三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个人投资者交易活跃度降低,对于高送转概念的炒作会有降温作用。”中航证券分析师董忠云表示。

他认为,在强监管、成长策略受挫、散户退出的三个因素的推动下,今年高送转效应已经衰减。对标美国证券市场拆股活动的历史,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增加,高送转的超额收益或将进一步衰减。

机构连续三天大手笔撤离

在高送转行情走弱的背后,是机构对于该概念题材的放弃。从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来看,机构从炒高的平治信息上坚决离场,连续三天大手笔卖出,游资成了接盘侠。

数据显示,在平治信息7月10日的成交榜中,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了3856万元和3401万元。7月11日,又有三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了1346.99万元、1201.78万元和972.35万元。

到了7月12日,机构卖盘更加汹涌,有四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了6836.51万元、5094.32万元、2803.99万元、2740.72万元。可见,高送转不但没有成为这些机构买入平治信息的理由,而成为逢高卖出的重要原因。

根据平治信息的一季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别是武汉昭融汇利青风6号和9号私募基金,成本每股117.35元左右。如果是该机构所为,那么在平治信息的“逢高出货”上可谓获利颇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