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管涛:十年太短,仍难判断是否已走出金融危机(2)

2017-07-10 09:50:3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预案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从这次危机的应对来看,并没有看出来直接融资就一定比间接融资更有优势。中国和美国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占到70%,依靠信贷刺激,比较早地就开始复苏。尽管这些年经济又下行了,但是在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增长速度仍然很快,而且经济下行,不是中国单独面临的问题,全世界的经济增长都在放缓。

美国的直接融资占80%,间接融资占20%,他们货币刺激以后,经济恢复得也很快。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各占一半的国家地区,像日本、欧洲,走得不是那么顺利,复苏比较慢一点。但也看到,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通过危机救助留下了很多的后遗症,中国是债务问题,杠杆很高,美国就是股市泡沫。现在美国股市越涨,大家心里越慌,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调整。

去年中信出版社出了一本书《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书中提到,一个庞然大物在刚刚冲过来的时候可能很慢,但当它真正加速冲过来的时候,你就躲不过了。也就是说,有一些问题我们开始可能觉得它就那么一回事,觉得要等一段时间它才会冲到面前,这时我们可能就会懈怠。我们看到的很多问题,其风险可能一直存在,最后这些问题会不会从风险演变成危机?现在我们这些处理危机、防范风险的手段,能不能阻止这些风险演变成危机?更不要说危机爆发以后,我们还有没有政策空间应对。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担心的问题。如果再来一次危机,大家手上没有什么弹药了,这种冲击就会更大。

总的来说,我主要有三个观点:

第一,10年时间还太短,现在我们还要观察,不要急着下结论。

第二,对于规律,我们要有敬畏心理,不要随便讲“这次不一样”。

第三,中国要对外部冲击做好预案,虽然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发生,并且一旦发生是否可以控制,但是我们要提前有准备,要想到最坏的情况。政府和市场不同,除了做预测更要做预案,这就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管涛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外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