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资管规模超60万亿 央行提出规范六大对策(3)

2017-07-05 22:37:3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今年3月底至4月,银监会连续发文加强对于银行业风险的监管,内容覆盖银行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强监管之下银行同业业务迅速萎缩。不过,近期银监会称“允许部分银行推迟报送自查报告,以维护金融稳定”。市场一度解读为监管基调开始出现“微调”,甚至认为到三季度若经济承压,则强监管将会开始松动。明明认为,此次《报告》是央行再次释放“强监管”信号。银监会推迟本应在6月上旬提交的银行自查报告,监管稍有放松,但难以持续,市场过于乐观的预期需要修正。

与此同时,与之前各个监管部门各自发布监管规范、处罚措施不同,此次央行在《报告》中多次强调各部门协调合作,包括建立统一标准规制、统一同类产品杠杆率、建立综合统计制度等。明明称,“这表明央行欲协调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共同解决目前资管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的态度,统一监管,逐步消除监管套利机会。”

《报告》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资管业务的六大对策: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再次重申“打破刚性兑付”。今年4月,银监会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时就已强调,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其实银行理财打破刚兑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实现,央行此次表态是否意味着接下来将要“动真格”,值得市场关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其新书《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中表述了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复杂性。他称,理财产品大部分通过银行进行销售,面对的也是众多小投资者。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导致投资者恐慌性的挤兑,带来金融不稳定风险。银行不能既利用自己的(和隐含的)国家信用来吸引大众投资者,扩大业务规模,又不想承担管理风险的责任。管理和控制影子银行给金融稳定带来的风险,正确的应对之道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与监管。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回顾今年的各项政策,虽然引发巨大争议,但无论是IPO发行常态化,还是去杠杆、地产抑泡沫,都是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短期不利、长期有利的政策。若能顶住压力,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将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泡沫出清,则能用短期阵痛换来长期希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