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经济改革五年考:共享经济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新路径(2)

2017-07-05 13:40:05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双创”氛围下 共享经济成“资本宠儿”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萎缩,中国也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也更加紧迫。

共享经济依托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减少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在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成本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下,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支持下,“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小猪短租”“回家吃饭”等共享经济理念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共享经济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被敏锐的资本嗅到,受到热捧。即便是在“资本寒冬”之中,共享经济依旧保持着逆势增长,2016年其融资额同比增长173%。截至2017年2月17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共有186家,其中中国公司达到42家,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公司则达到了15家,如滴滴出行、陆金所、新美大等。

张新红预测,未来共享经济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0%,2020年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达10%以上,而制造业、农业、教育和养老四个领域或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认为,考虑到我国当前很多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还比较低下,未来分享经济发展仍具有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具有准公共属性的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

“包容审慎”监管下 共享经济赢成长空间

“共享经济最显著的地方,在于促进包容性的增长,而共享经济最有效的监管方式,也许是平台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共享经济的爆发》一书的作者、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说。

共享经济在中国能够迅猛发展,除了平台自身的完善外,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稳步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016年,“分享经济”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分享经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