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国企业打造沙漠经济学:如何从简单利用到综合开发(3)

2017-07-04 09:17:1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他解释称,光伏板遮光挡风,可降低风速1.5米每秒,降低蒸发量800毫米每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当甘草和牧草到达承载能力后,将适度放养绵羊和家禽等,对它们来说,这简直就是露天的“自助餐”。

2006年,在杭锦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亿利大胆尝试并实施生态移民,投资建设了道图嘎查亿利新村,将散居在60万亩沙区和大漠深处的牧民陆续迁移出来,让他们彻底结束游牧生活,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开始集约化的生产和定居生活,也让沙漠有了休养生息和自然恢复的空间。此后,一个个牧民新村、生态小镇拔地而起,一所所中小学、职业技校、医院应运而生,此前春风难度的沙漠大步走向了现代文明。

更重要的是,这29年的探索和累计300多亿元的投资,诞生了“库布其模式”,即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生存相结合、产业与扶贫相结合,探索出“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贫困户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化改善”的治沙生态产业扶贫机制,构筑起融生态修复、农牧业、旅游、制药、光伏、清洁能源等为一体的千亿级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系。

“库布其模式”走向“一带一路”

近年来,中国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实现了连续十几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

王文彪称,距离北京正西800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是京津冀地区风沙的主要源头。29年来,从植树治沙、修路穿沙到用沙生财、变沙为宝,库布其沙漠沙尘天气天数减少了95%,脱胎换骨的库布其,成了农牧民的宜居之地,也成了100多种野生动植物纷至沓来的新家园。库布其沙漠从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生命绿洲。

与库布其沙漠相似的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欧亚大陆腹地,千年之前也曾是绿洲遍地的繁荣富庶之地,但战乱、过度放牧与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沙化严重,成为世界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沿线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亿人口饱受沙漠之苦,沙化之害、沙尘之扰。

王文彪认为,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经贸合作的基础,是各国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的前提。要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荒漠化治理与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这既是沿线国家的重任,也是中国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