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回归20年之际,香港经济出路何在丨焦点众议(2)

2017-06-30 23:37:3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三年前我曾经说过特区政府有三个地方做得很不好,没有充分重视年轻人的发展,特别体现在三个“上”:“上楼”,没希望;“上流”,没机会;“上位”,很困难。

香港地价很贵,房价也可能是全球最贵的。大概要18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个中等的房屋,只有47平方米。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香港的就业越来越窄,大部分人选择了金融。但是香港400万的就业人口,只有大概25万人在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不做金融很多人就没工作做了。为什么我能30岁做到地区经理?因为我前面没有人有足够的教育水平。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再出来关注教育的问题,我是比较担心香港的年轻人。眼界比较小,这是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内地市场大,成本低,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也比我们强。我希望现在的香港人能好好思考,经过了20年,究竟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比如说生物科技,我觉得这是继IT之后能改变世界的领域,可以利用香港保护知识产权的体制,和香港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科学家、医学家,来好好利用内地的市场。

香港回归是三个方面的回归,第一是政治的回归,这是比较成功的;第二是经济的回归,在签订了CEPA之后也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人心的回归做得不是很好。

香港已经回归20年了,希望市民能好好思考,什么是好政府,不能掉入民选的政府就是最好政府的思维,美国就掉入了这个思维。

我希望新特首能有效地团结香港人,能够提出一个长远的正确方向,借着国家的支持,特别是现在提出的大湾区的概念,来引导年轻人,把眼界放得更远,共同建设香港。

洪为民:如果做互联网,你根本不可能以香港作为你的市场

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

香港市场太小了,香港才700万人口,尤其你如果做互联网的东西,你根本不可能以香港作为你的市场。内地也有很多它优势的地方,比方说人才,科技人才,香港的人才可能更多的在金融,在设计,在商业模式,但是这种十年寒窗的科技人才,香港肯定跟内地没得比,尤其深圳这个地方,已经是成为了中国的硅谷,有很多很多的人,全国的人才,包括全球的人才。

还有一个看法是整个国家现在是正在发展中,香港的发展速度很慢,百分之二点几,从行政的角度看,香港创业非常容易,你开一个公司,两三千块钱搞定了,一两个星期就做生意了,但是从要素的角度,我们的租金贵,我们的工资贵,我们的市场小,我们的垄断非常厉害,真的要创业是很难的,而内地还是在一个上升轨道中,深圳还是10%的增长,不断有新的企业在产生。

马化腾: 粤港澳大湾区抓了“几副好牌”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可以看到政府报告首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更让我们感觉到在香港回归20周年以及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之际,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香港发展创新不是没有机会,而且我认为它抓了“一副好牌”,有很多优势和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我感觉抓了“几副好牌”,不只是一副。

香港的金融、法制、教育环境对很多国际高端人才来说是非常容易适应的。所以,我非常希望香港特区政府能够主动出击,这样香港就有更多的机会吸引到国内外的科技企业来到这里落户。我相信,未来需要营造更多的创新的氛围,我建议“搬大树,引凤凰”,吸引更多的科企与高校进行合作,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张思平:解决好大湾区规划与“一国两制”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前市委常委、前副市长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