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回归20年之际,香港经济出路何在丨焦点众议

2017-06-30 23:37:3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一转眼,香港回归20年了,“一国两制”的实践走过了20年时间。

这20年间,香港与内地共同经历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起抗击了2003年的非典,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放,两地股市更加融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为香港经济开拓了新的方向,而即将落成的港珠澳大桥使得交通更加便利、人员往来更加通畅。

20年来,香江两岸书写了“互利双赢”的故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港人的焦虑感也在近几年不断攀升。望着河对岸的深圳迅速地从专注扦脚、洗头的小渔村崛起成为拥有腾讯、华为、科大讯飞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的经济增长暴风眼,而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了亚洲奇迹的香港现在却受制于地少、人多、发展空间有限,拖累了经济增长;同时众多香港人也背负着高房价在日渐固化的阶层里踽踽独行。700万香港人会深思: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未来30年与内地的故事要如何续写?特别是在世界秩序再次走到“大转型”的十字路口时,香港要如何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要克服哪些障碍?

林夏如:当前,特区政府亟须应对的问题在经济领域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夏如

当前,特区政府亟需应对的问题其实是在经济领域,因为正是经济问题让社会加速极端化。

香港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资产持续膨胀。上世纪70至80年代香港人均 GDP 增速维持在6%以上,而过去5年里这一指标仅为3%。劳动阶层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有限,因为香港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市场无法多元化。同期,香港的房价已经攀升至匪夷所思的程度。香港要跳出“高收入陷阱”,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也要面对认同的分歧。这一切都要从凝聚社会共识开始。

梁锦松: 眼界比较小,这是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