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更利好创新和金融资本(3)

2017-06-27 10:37:4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流动性支持的过程。科技创新也意味着大量试错,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作为支持,而在成果崭露头角时又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或者说作为新概念、新故事被资本拥抱,例如近期看到的各种“共享”概念热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科技进步投入的大部分由资本市场来完成,这里可能存在着金融创新和流动性总量释放。在其中,不仅是创新成果及创新者被赋予更高的市场价格,在天量流动性供应下,投入的资本也会因为成功甚至是成功的预期得到追捧和增值,带来大量的资本利得,成为金融新贵。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更偏好创新的实践者和金融资本,施瓦布明确提出“创新的最大受益者往往是智力和实物资本的提供方,包括创新者、股东、投资者,导致资本依赖者和劳动力依赖者的财富鸿沟日益扩大”。

放在国际层面上道理相似,在传统“研发与决策-加工生产-销售(售后)”产业链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加工生产环节的产业转移,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一面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吸引生产环节回流,另一面则是传统的生产环节进化为智能制造模式,加强了对人力的替代作用,低成本(尤其是低劳动力成本)就不再是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例如今年2月,Intel宣布将投资70亿美元完成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闲置工厂的升级改造,工厂投产后将创造约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发达国家雄厚的金融资本也支撑其技术创新、升级,并从中获益,加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的冲击,加上发达国家的科技基础,更可能将发展中国家排挤到边缘地位。此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就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可能引致产生的社会的、政治的问题,这将导致国家间差距的“马太效应”。

接下来该怎么办

尽管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合作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并没有提出太多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技术创新和流动性过于膨胀可能是拉大差距的最大原因,有以下几点作为对策的思路。

首先,考虑到技术进步确实会形成劳动力的结构性替代以及结构性失业,对此,需要提供更有质量的专业培训,甚至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必需品,尽量平缓因产业变革带来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问题,让所有人在初次分配中共享工业革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