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2016年平均工资数据出炉 为何个人感受与数据不同?(3)

2017-06-15 08:57:42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参与评论()人

对于网友们吐槽的“个人感受与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次官方也给出了回应。

北京市统计局在解读中指出,平均工资包括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但是对劳动者而言,工资的概念往往是税后工资、实发工资,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与个人感受存在差异。

北京市统计局还表示,平均工资数据分别反映的是全市城镇非私营、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水平,由于行业、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经济效益及个人所在的岗位不同等诸多因素,工资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对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重庆市统计局解读称,各类平均工资数据反映的是全市或某一类单位、某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对个人而言,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会因所属单位的行业、地区、性质、企业效益及个人所在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

官方的释疑,主要是说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工资水平情况,多数人处于“拖后腿”的状态中。事实上,即便用税前工资进行计算,很多人依旧达不到平均水平。学者又是如何看待“拖后腿”这个问题呢?

“这是由我国工资分配格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所致,目前我国的工资分配是一个金字塔形格局,上面人较少,中间的人也不多,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多。”苏海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国地域辽阔,行业众多,各地区、各行业收入差异较大,“例如金融机构的普通职工年收入轻松达到20万元,而很多行业的职工年收入不到5万元,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低于平均工资,所以会有一部分劳动者说自己拖了后腿,这也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具体表现。”

鉴于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苏海南建议:“在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同时,可以公布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的低位数、中位数、高位数,这样能更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大家也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