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收益率最高涨逾6% 货币基金成现金理财新选择(2)

2017-06-14 22:01:4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从货币基金投资的主要品种同业存款来看,目前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同业存款利率自5月以来都基本处于上涨的状态,货币市场利率全面攀升,也带动了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水涨船高。

“不仅机构,包括个人投资者都对货币基金的短期收益率很敏感。我们内部有多只货币产品,只要有一只的收益率上涨,就会看到它的申购量明显上升。”北京一位公募基金货币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

另外,业内人士也指出,货币基金的取现更为灵活,不仅支持7x24小时快速赎回,从投资成本来看,投资者通过基金公司的渠道购买货币型基金,转入和转出不会产生费用,且通常只有1000元的投资门槛。

未来仍有一定吸引力

在王超看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预计大概率会继续往上,“但是过程会比较慢。”

今年来,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流动性紧张持续存在,尽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弥补基础货币缺口,防止流动性干涸,但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格局基本成为市场共识,资金面难言宽松。

6月6日,央行通过MLF向市场投放4980亿元,保持利率不变,上周共有2243亿元MLF到期(本月到期量为4313亿元);同时,上周公开市场共有4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开展逆回购共46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11点30分,1月期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从5月中旬的4.0477%上升至4.6828%,3月期Shibor 也从4月中旬的4.2609%上升至4.7827%,显示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偏紧状态。

从2011年、2013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时货币基金均受到市场追捧。“今年货币基金超过4%的7日年化收益率具有比价优势。预计未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仍会缓慢上升,所以今年整体来看,货币基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王超说。

“近来货币基金收益率不断攀升,表面上是流动性紧张,更深层次是金融去杠杆带来的货币政策收紧。近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发展太快,导致经济有些‘脱实向虚’,监管层从去年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开始‘去杠杆’。”银华日利基金经理洪利平向第一财经表示。

洪利平认为,目前央行通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弥补基础货币缺口,防止流动性干涸。但该资金初始成本高且期限短,货币派生能力大打折扣,资金利率大幅波动。在此流动性悲观预期下,各方均采取谨慎防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