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多雨香港为何不怕水淹?20年来打造了一批“隐形”地下工程

2017-06-12 17:07:47    战艳/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位于香港岛的跑马地,因每周三晚上的赛马活动而广为人知。少有人知的是,它下面有个巨大的蓄洪池,容量达6万立方米,相当于24个标准游泳池,可暂存洪水,能帮助周边区域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

这是3月16日拍摄的跑马地地下蓄洪池内部构造。该防洪设施容量达6万立方米,相当于24个标准游泳池。 新华社 图

该工程于2012年动工,第二期蓄洪池于今年3月完工后,整个蓄洪工程全面启用。5月24日,香港遭遇今年第一场“黑雨”,水闸在工程全面启动后首次打开并发挥效力:当日港岛雨量巨大,但跑马地及湾仔一带未见水浸。

渠务署排水工程部总工程师简汉成带着记者沿阶梯进入蓄洪池,其中可见洪水带来的黑色沙泥、积水。这里看起来像一个空旷的“停车场”,暴雨时则瞬间变成“游泳池”。洪峰过后,大量积水被排出。蓄洪池最深处达4.8米。

回到地面,蓄洪池、暗渠等上方是足球场、跑道、绿地等运动场所,工程完工后并不影响场地原本的用途。

简汉成说,香港寸土寸金,因此要将蓄洪空间与公共空间有效结合,实现“一地多用”。

他说,蓄洪池参照了“海绵城市”的理念,顺其自然、弹性适应,将收集到的雨水和地下水简单处理后,循环再用于灌溉地面的草坪和冲厕等;蓄水池还参照了“智能城市”的理念,采用智能水闸系统,实时监控上下游渠内水位,在暴雨期间适时储存上游集水区的部分雨水,从而减少下游地区排水系统的高峰流量。

这是香港蓄洪池工程中首次采用智能水闸这种技术。

简汉成解释说,因为蓄洪池利用智能水闸系统,实时监视上下游水位,自动升降和控制雨水流入和排出蓄洪池,因此,跑马地蓄洪池采用了浅缸设计,池高2.5米至4.8米,平均高度约3米,远低于运用传统“固溢流堰”技术的大坑东蓄洪池的8米池高。因为智能水闸的一个优点是:洪峰过后它可再度打开,不但减少了蓄洪池的所需容量,而且池内的雨水返回渠里,不需用泵抽走,还减少了用电量。

香港回归20年来,特区政府长期研究在公园、游乐场地下兴建蓄洪池,跑马地蓄洪池只是一个例子。特区政府多年来采用的防洪策略主要包括为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下游疏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