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国自动驾驶标准即将征求意见:或允许后置摄像头取代后视镜

2017-06-08 08:51:27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6月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制定已经初步完成,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冯屹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一共包含95项标准,分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大类。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路线图也有望在近期收尾。该路线图的制定共包含五大分析内容:公共需求、产品技术、成本效益、市场供求和标准法规。截止目前,除成本效益分析之外的工作都已经完成。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技术,能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类操作的汽车,也就是俗称的自动驾驶汽车。

据了解,2014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规划和制定工作。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展开研究。

冯屹指出,在今后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时,将引入“功能相当”和“效果等同”原则,即在不降低车辆或系统功能与效果的前提下,允许采用功能相当和效果等同的其他技术或产品。这一原则将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装置提供便利和入口。

“根据这一原则,未来的智能汽车有可能会没有后视镜。只要厂商们能够证明在车辆尾部安装后置摄像头与后视镜‘功能相当’、‘效果等同’。” 冯屹举例称。

“到2020年初步建立标准体系”

冯屹表示,从工作目标上来看,我国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系统建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据介绍,除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的编制工作也顺利完成。该法规以是否允许汽车执行部分或者全部自动驾驶任务,或是否规定由人类执行任务作为判断标准,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法律法规、强制性的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适用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