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减持新规是资本市场功能的重新平衡

2017-05-31 20:37:5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经过半年的充分酝酿,证监会雷厉风行地推出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16个月之前主要针对大股东的减持规定进行了全面完善。除大股东之外,覆盖了持股5%以下股东和董监高在市场上“吃相难看”的多种减持乱象。过桥减持、清仓减持、辞职减持、精准减持、闪崩减持等恶意减持现象将得到遏制,形成多年的大小非减持灰色利益链也将被打破。

减持新规的推出,将缓解近期市场深度结构性调整的恐慌,稳定市场预期。但它的深层含义,在于对资本市场投资、融资、财富再分配、资源合理配置等多重功能的重新定位与再平衡。

过去多年,A股融资功能得到特别重视,市场甚至被称为“圈钱市”。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认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融资。2016年A股共有280家企业拿到IPO批文,募集资金1843亿元左右。2017年,伴随着IPO常态化,新股发行高歌猛进,由两周一批提速至一周一批,之后一直按照每月四批的节奏发行。截至5月25日,发审委共审核226家企业首发申请,其中首发获通过184家,未通过26家,取消审核4家,暂缓表决7家,过会率约为81.4%,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已久的IPO堰塞湖正在加速消化中。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并没有与融资功能同步强化,投资亏损成为普遍现象。按照2016年末1.17万亿户的个人投资者来计算,2016年个人投资者的人均亏损额为1.32万元;若按照年末时的5048.44万户持仓投资者来计算,2016年个人投资者人均亏损额则为3.06万元。

近期,个股普跌,投资者深陷亏损境地。截至5月10日,按照5000万持仓账户以及总市值缩水情况粗略计算,A股投资者近一个月来户均亏损超过8万元。从流通市值角度评估户均亏损或许更加合理:数据显示,A股流通市值近一个月以来下降达2.8万亿元。据此测算,户均亏损超过5万元。

中小投资者亏损的部分原因在于,新股大量发行叠加金融去杠杆和严厉监管,资本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股价结构性调整和估值结构重估。在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平安等蓝筹股创出新高的同时,大批个股创出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更令市场恐慌的是,个股闪崩现象频现,大量个股瞬间跌停,资金恐慌出逃,多头毫无抵抗力,极大挫伤了市场人气。

投融资功能的严重不平衡,使得大部分投资者陷入“一买即套”的局面。而原始股东和董监高的疯狂减持,使得市场财富再分配功能异化为原始股东的盛宴和二级市场上散户的伤心地,中小投资者成为被掠夺者。

限售股减持的约束不足,持有低廉筹码的大股东、董监高以及各类PE、原始股东,在财富再分配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2017年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被重要股东减持49.08亿股,合计减持金额为750.96亿元。在上述减持中,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有170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金额过亿元。

投融资功能的严重失衡、财富再分配功能的过分倾斜,使得A股的资源配置功能趋于无效。产业资本热衷于跨市场套利,资本玩家和金融大鳄呼风唤雨,“妖精”、“害人精”一时志得意满。忽悠式重组、无实质内容的跨界并购、诱导散户高位接盘的高送转骗局,使得金融脱实向虚现象愈演愈烈,而远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限售股的无序减持,让IPO常态化推动实体经济只是一种美好愿望。股市宝贵的资金血液,大量流失到了“改善生活”、字画收藏、豪车豪宅中,创业板则蜕变成了“创富板”。在脱实向虚的迷失中,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功能何从谈起?

减持新规的初衷,是通过对股东及董监高限售股减持的约束,让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相匹配,在财富再分配中中小投资者不再只是被掠夺者,市场资源配置时产业资本的套利冲动让位于服务实体经济。

减持新规的意义,就在于谋求资本市场多重功能的最大平衡,以这种平衡来维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从而为资本市场的更大改革赢取时间。暴涨暴跌的市场,注册制改革很容易被“妖魔化”。减持新规,和严监管系列措施一样,将为注册制改革清障。

最后,笔者认为本次减持新规也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将公司业绩与限售股份解禁相挂钩。笔者认为,当年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公司,应一律禁止大小股东减持。上市之后业绩大幅变脸的新股,也应延长其限售期。同时,新规也没有明文鼓励那些自愿延长锁定期的股东,比如信捷电气,大股东自愿锁定限售股5年,董监高自愿锁定3年,对于这样的公司,应在税收方面进行鼓励,引导更多的大股东和董监高自愿延长锁定期。

(作者系资本市场资深观察人士)

编辑:黄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