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他们站在“广州布鲁克林”天桥上,拍下非洲人的中国梦(2)

2017-05-19 09:54:0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同样是街头摄影师,吴永福和曾宪芳都时不时需要使用“寄给孩子”之类的话语招揽生意,但他们的作品差异很大。“曾宪芳很有艺术感觉,他了解拍摄时应该如何调动被拍的人,让他们避免尴尬很快地进入状态。”的确,曾宪芳的若干作品拥有非常巧妙和经典的构图,他为一个端坐在绿化灌木边上的姑娘拍摄的照片,姑娘与树木紧贴着,画面充盈而有张力,姑娘的表情也复杂得令人着迷。

相比之下,艺术家特劳布拍摄的照片反而有了更多记录日常街景的内容。平凡的建筑,三五成群走过的非洲人,路边的各色小店,若无其事的生意人,他从不同的视角拍摄和解读小北路区域的人们和日常生活。从家乡费城到那不勒斯,再从北京和上海的农民工到广州小北路的非洲人,特劳布关注主流视野之外的景观和人。“我母亲也是一位艺术家,她专注于贫民区里的艺术项目,希望能帮助人们改变生活。”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但特劳布并未像母亲一样选择以艺术的方式介入他人生活,而是保持观察的立场,“我就是这么看着,以适当的方式记录和展示出来。”

浏览关于生活在广州的非洲人的媒体报道与学术研究文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国籍、族群、宗教、职业、家庭、与中国人及管理机构关系乃至民族音乐等各种信息。一篇文章以近似“知音体”的笔法描绘了一位普通的广州女人和她的11位非洲人朋友。这些做体力劳动的非洲人老实、贫穷,常常付不起房租,去不起医院,远在家乡的亲人得了重病,他们也没钱回去探望。这些让非洲兄弟一筹莫展的困难,最后都在一位“广州姐姐”的帮助下顺利解决。文章读下来令人莞尔,但也从大众的层面回应了对非洲人群体以及当地居民与非洲人关系的刻板印象。

特劳布说,《小北路》并非纪实摄影,他无意进一步探究相关的社会问题,“虽然有各种问题,但全球化是不能阻止的,我相信这一点。”特劳布与他的合作者一起记录下全球化浪潮中的非洲移民,那些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广州的异乡客,就这样被观看、铭记。

穿着印有“I’m Right”字样汗衫的女人 2010年6月6日 吴永福

(本文均由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供图)

关键词:广州小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