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怎样穿好新鞋,走好新路?

2017-05-16 08:44:2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电建晏志勇董事长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要防止“穿旧鞋、走新路”。晏董事长这句话很接地气,令我深有感触。

GE和中国电建最近就尝试了一种崭新的合作方式,首次共同深入非洲,在尼日利亚经济首都拉各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大型联合路演。来自中国电建国内集团公司和非洲区域领导、GE中国、GE非洲、中国驻非外交官员、中非金融机构、非洲各国政府决策部门官员、各国家项目开发商及业主等基建产业生态圈各环节的代表们齐聚一堂,探讨如何整合产业链上各方资源,为非洲基建领域的重大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完全颠覆了以往EPC企业的“总承包”对“供应商”接标应标的操作模式,探索“联合市场开发,联合融资,联合运营”,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崭新商业模式。

这种新的模式非洲的朋友也注意到了——参加路演时就听到尼日利亚海关工作人员感叹:“以前来的中国人都是建筑工人,现在来的是各行各业的人。” 窥斑见豹,这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一带一路新的中国国家战略和市场条件下,怎样穿好新鞋,走好新路?

从单打独斗到整合基建生态圈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的基建工程项目难度和复杂程度与日俱增,地缘政治、政策风险等带来的多重挑战使得以前工程承包商“单打独斗”做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少,几乎所有项目都需要跨地区跨公司跨行业的多方合作才能完成。比如,GE去年和哈电国际合作赢得的迪拜哈翔清洁煤发电项目是中东首个清洁煤项目,项目总承包是哈电国际,项目的核心设备是GE北重工厂和武汉锅炉厂制造,融资来自中国多家金融机构,项目实施是在迪拜,项目的业主则是阿联酋政府。现在,这样由多方参与的基建项目是常态而不是特例,整合生态圈各方资源不仅对找项目和赢项目重要,对项目执行每一个阶段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从单一国家贷款到PPP国际融资

基建项目所需投资往往金额庞大,融资需求日益普遍,往往需要中国EPC企业“自备干粮”。传统的政府贷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IPP及PPP模式渐渐成为主流。而商业贷款需要回报,金融风险的承保能力就成了关键所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项目在找钱,也看到钱在找项目。最近,GE正致力于通过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丝路基金的战略合作,利用GE金融丰富的国际融资渠道和项目风险评估能力,让资金找到合适的项目开发方,大大提高中国EPC企业赢得项目的几率;而出资方也因为GE的加入提高对项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