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不沿边不沿海:中部省份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西进论 一带一路系列评论(3)

2017-05-09 09:30:0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抓好“一带一路”机遇

面对当下问题,笔者认为中部应当紧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期,做好以下几个方向的工作,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实现中部崛起。

一、承东启西,连接“一带”与“一路”。

“一带一路”向西出境联通中亚、欧洲,向东出海沟通亚太环线。中部省份既不沿海也不沿边,作为“一带”与“一路”的中间带,应当做好“一带一路”两线的联通工作,防止“一带一路”出现“中部脱节”。

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应发挥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做好大宗商品货运物流工作。对内,完善“铁公机港”网络建设,增强跨区域运输能力,发展多式联运,扩大辐射范围,增强货运集散能力;对外,班列之间可建成市场联盟,做好市场及功能细化分工,增进协调合作,避免恶性竞争,提高议价能力。

中欧班列是市场经济产品,应当促进班列运营企业创新投融资及运营模式,逐渐减弱政府直接财政补贴,使中欧班列以市场化方式健康成长。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增进与沿线国家高层沟通,提高沿线国家海关协作能力上,简化中欧班列通关手续,促进亚欧货运电子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货运效率;积极牵线,为中欧班列创造更多货运订单,实现往返货运平衡,将更多国外产品运进来,释放中欧班列最大潜能,建成铁海互通、连通东西的物流通道。

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下正值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低端生产链逐渐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部省份应紧抓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大机遇,发挥毗邻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积极承接东部省份转移产业。

河南省内食品加工制造业、汽车装备业产业基础扎实,享有多个国内著名品牌,可进一步吸引相关产业赴河南投资建设,形成集群效应,打造高端食品基地和汽车装配基地。

安徽省应继续以中德产业园区为基础,发挥中科大的科研优势,进一步深化与欧美发达国家产业合作,形成跨国产业合作基地。

面对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情况,各大重工能源企业应当在升级产业技术的同时,更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到中亚、欧洲等地参与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实现国际范围内产能供需配置平衡,促进中部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