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不沿边不沿海:中部省份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西进论 一带一路系列评论(2)

2017-05-09 09:30:0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部省份侨胞资源深厚。以河南省为例,现有豫籍侨务工作对象230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00万多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归侨、侨眷130万多人。

弥补“大而不强”短板

虽然中部省份有着种种优势,但不得不承认,中部省份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使得中部在近年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略显蹒跚,后劲不足。

——中欧班列线路众多,但建设不足且存在自相竞争现象,有待统筹协调。中部省份个别班列发展滞后。以合新欧为例,自2014年启动,到如今方实现“一月三列”的运行规格,与渝新欧高峰时“一周三列”形成鲜明对比。返程空箱现象严重,造成运输成本过高。在对外运输议价上,班列线路各自为战,导致议价能力缺乏。为了竞争货源,各地政府争相提高补贴力度,缺乏统筹协调,缺乏可持续性。

——中部省份长期以来重工业比例过高,产业结构失调,有待调整。以河南省为例,2015年河南省内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值占工业比重35.3%,高技术产业仅占7.6%。非化石能源占比仅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中部省份高载能产业产能过剩严重是普遍现象,急需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大而不强,农业品牌特别是国际品牌建设不足。作为我国农业主产区,中部粮食种植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程度过低。2015年底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为77.5%,机械化水平尚需提高。另一方面,中部农业长期扮演原材料供给角色,处于产业链下游,缺乏上游建设。皖赣两省茶业出口已在量上做大,但始终缺乏全球性品牌。

——旅游业不温不火,旅游吸引力不足。在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中,千年古都洛阳位列第20,黄山位列第34。这已在中部排名最高,但仍远不如重庆(位列第三)、成都(位列第四)等西部省份。究其原因,其中一条就是中部地区旅游景点缺乏宣传推广。

——教育短板突出,高等教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瓶颈。全国逾百所“211”大学中,安徽三所,河南、江西各只有一所,中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河南、安徽、江西三省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均在2200人左右徘徊,远低于北京(5218人)、天津(4185人)。中部省份的高等教育已成瓶颈,难以适应“一带一路”下实现中部崛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