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国式央行“缩表”来袭?与美式紧缩大有不同(3)

2017-05-02 21:00:5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Wind数据显示,今年2、3月同业存单月度增量分别达19719亿元、20166亿元,连续两个月创新高,而4月同业存单发行额为12933亿元,已出现明显缩量。

“如果负债端规模下滑,资产端将不得不被动收缩,这意味着同业资产到期后将不再续作,或者赎回甚至压缩部分资产,债券投资和狭义信贷的规模也可能会受影响,至此商业银行逐步缩表。”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一季度表外理财首次纳入MPA的广义信贷考核,3月底以来银监会“监管风暴”漫卷,至今出台包括“三套利”整治在内的多达9项政策措施,中信银行已成为今年第一家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银行。该行4月25日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为5.75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其中总负债5.36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39%。

美联储缩表难免影响全球

虽然中国跟随美联储“缩表”的判断并不成熟,但中美之间的联动性的确值得关注。

中国央行总资产快速扩张时期与美联储四轮QE的时间高度一致,这是因为前者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央行外汇占款,而影响央行外汇占款最重要的国际因素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且QE正是通过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来实现的。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2007年末为7546亿美元。危机初期的资金运用方向主要是补充货币市场流动性不足。第一轮QE期间,即2008年9~12月的4个月中,美联储资产规模就增加了1.3万亿美元至2.28万亿美元;第三轮QE至2014年10月停止,美联储资产规模又上升了1.68万亿美元至4.53万亿美元,较2007年末扩张了500%。

美联储停止QE后,2015年2月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触及历史高点,此后出现持续9个月缩表。

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官员在发言时密集对缩表的时间点和可能性进行“前瞻指引”,3月议息会议纪要更显示,以渐进的和可预测的方式缩表已经达成内部共识。

第一财经曾采访多家机构后发现,各方倾向于认为2018年初将可能是缩表的时点,缩表的方式将表现为停止对于到期债券的再投资或是抛售债券和MBS。

除了美联储之外,尽管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维持宽松政策,但市场对于前者何时退出QE的讨论已此起彼伏,当全球货币潮水退去,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也会受到影响,并进一步传导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实体经济。(记者石尚惠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石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