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证券市场还有多少个冯小树?监管应多关注市场操纵者(2)

2017-04-26 09:10:06    法治周末  参与评论()人

正是因为监督不力,对可能出现的举报查处不力,在查出案件以后的处罚不力,才导致冯小树们能够肆无忌惮地从事违法活动,获取巨额违法收益。切不要以为对冯小树处以2.51亿元罚款就多么地严厉、多么地有力度!是否严厉,关键要看冯小树到底获得了多少非法收益,到底还有没有非法所得以及与非法所得有直接关联的收益。对违规者,只有罚得其倾家荡产,也才有可能仅其稍有痛感。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在证券市场,象冯小树这样的违规行为,绝不在少数。冯小树利用发审委委员的身份,在企业上市前突击入股,只是一种情形。那些手中掌握着其他权力、其他资源者,同样存在企业上市、优质资产注入、增发等行为前突击进入的现象,同样能够获取巨额收益。那么,这些“冯小树”获得的非法所得又将如何处理呢?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并不少见。而能够进入到这样的“利益圈”的,决不是普通投资者,而是有着各种利益关系的“圈内人”。

管理层正在加大对这方面问题的监管与处理,并加大了对问题的处罚力度,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的案件太过复杂、太过隐蔽、太多手段,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坚定决心,是很难查出个水落石出的。冯小树案也是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才对外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可见,难度之大。

尽管如此,此次对冯小树案的处理,至少,对发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是一次具有震慑力的警示。而那些与冯小树一样有过类似巨额非法所得的人,可能心里有点小紧张、有点忐忑不安了。既然冯小树被查了,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他们呢?应当说,这也是冯小树案产生的真正效果。

中国的证券市场,从总体上讲,是一个疾病缠身、伤痕累累的市场,“发审腐败”只是一个方面,一个比较容易出大案要案的方面。那些看起来不显眼,却也一点不逊色于发审环节的地方,如内幕消息、信息披露、相互勾结等,一样可以产生大案要案。这也预示着,管理层面临的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所谓监管,似乎更多的把目标投向了普通投资者,而没有对准那些具有操纵市场能力、有通过市场获取巨额利益者。就象冯小树一样,他们才是真正的市场蛀虫,是证券市场的最大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