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辉山乳业盘中暴跌近90% 创下历史最大跌幅(2)

2017-03-24 12:40:50    东方财富网  参与评论()人

祸端何来

可以说,两个回合即结束战斗,只能算是浑水的一场闪电战。但之所以仍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是因为这是继2014年12月,浑水指港股上市公司奇峰国际借并购假象夸大收入之后,时隔3年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企业。

如果盘点一下浑水此前“猎杀”的中国企业名单,会发现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业绩屡屡超出预期;第二,总能从关联企业中找到问题。

而此次,辉山乳业引发浑水质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第一个特点有关——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公司业绩增长可谓超乎寻常。

数据显示,由于整体市场疲软,另外几家在香港上市的奶牛养殖与奶业公司正经历着业绩的严重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如同样拥有奶牛养殖业务的现代牧业,其在2016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8.5%至22.29亿元,利润亏损5.66亿元。

另一家上市公司蒙牛乳业则下降更多——销售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6.6%;毛利润为91.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7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39亿元下滑19.5%。

但辉山乳业不同。2016年11月30日,辉山乳业曾对外公布半年度财报,截至2016年9月30日,辉山乳业整体营收为25.164亿元,同比2015年同期增长17.7%,其中,液态奶产品的整体销售额逆市增长29.1%,集团整体毛利率达51.7%。

这个大大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成绩,既得益于其垂直化的模式,也离不开上市后的对外合作。

从2011年上市后,辉山乳业扩张步伐开始加快,并拉到了伊利5000万美元(约 3.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此后,辉山乳业又与全球十大乳制品公司之一的荷兰皇家菲仕兰成立各持一半权益的合营公司,藉以在中国生产、推广及销售婴幼儿配方奶粉。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辉山乳业显然希望通过与巨头的合作获得更多潜在的收益,以提升自己的身价。

借力反击

但同样在上述半年报中,另一个数据更值得警醒——由于销售价格下滑严重,公司净利润降至6.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02%。

造成的这个数据的原因,被辉山乳业归为奶粉销售。截至2016年9月底的六个月,辉山乳业奶粉合计销售均价从2015年同期的76138元/吨下跌到25073元/吨,降幅超过60%。

辉山乳业在财报中称,奶粉销售收入在辉山乳业的总销售额中占比虽然不高,但平均销售价格的急剧下滑反映出整体市场环境的疲软,这一点值得格外关注。

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曾预测,2013年中国东北原奶需求最多达到150万吨,但2014~2016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的消费者(甚至整个中国)将消耗更多鲜奶和酸奶,中国东北部的原奶供应增长有望超过需求增长。因此,可以预计中国东北的原奶价格在不久的将来仍将受压。

当下,Sullivan在多年前的预测现已成为事实。伊利也在2016年与辉山乳业分道扬镳,虽然伊利声称,退出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但行动已表明伊利对东北原奶市场的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同时,辉山乳业与菲仕兰也仍然处于未开花结果的状态中。

如果要想让市场相信,自己目前的经营状况一切正常,并能在市场环境下滑中实现逆势增长,辉山乳业需要找回元气。

与其靠外部的支持,往往不如自身的造血能力来得可靠。浑水公司此次的过招虽然产生影响,但历史上,不乏被做空后不仅彻底洗冤,还换取股价劲升的逆袭案例。

比如2011年的展讯公司,在被做空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股票回购计划和派息计划,证实了自己良好的财务状况,并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辉山乳业同样可以祭出此招,先把此次事件的负面打击变成正面应对,给投资者留下印象,下一步,可以借助资本、合作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知名度,最终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以达到改善内在的目标。(来源:英大金融)

相关报道>>>

辉山乳业遭做空之后发财报:奶粉售价跌超六成

浑水再发子弹:辉山乳业营收欺诈“变迁史”

面对浑水“袭击” 辉山乳业打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