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揭开高送转盖头:玩套路难以为继(2)

2017-03-21 10:41:21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不过,这种情况早已被打破,而且送转比例一步步攀上新高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两市共有440家上市公司发布2016年报,其中公布10股送转10股以下预案的上市公司有42家,10股送转10股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14家,10股送转20股以上的上市公司有38家。更有9家上市公司的送转分配方案是10股送转30股以上。

而翻看往年数据,2014年度、2015年度进行10股送转20股以上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只有11家、49家,同期进行10股送转30股以上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

送转比例的逐年攀升,背后是高送转炒作的变形轨迹。张伟介绍,最开始市场炒作高送转,是看重填权行情。“实施高送转后,公司股价相应下调。”张伟说,一开始投资者比较理性:预期公司股价会在业绩提升下上攻,所以参与。但后来,A股进入送转比例越高,公司股价炒作越厉害的非理性阶段。“A股典型的散户市场特征此时暴露无遗。”张伟说,送转比例越高似乎就是送得越多,股价对应下调得越多,似乎就显得越便宜,“在这种典型的散户心理作用下,高送转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

他口中的畸形发展指的是上市公司围绕高送转施展各种套路:有公司想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来提升流动性,或提升公司形象,这点无可厚非;部分公司觊觎高送转对股价的大幅拉升作用,或掩护重要股东减持,或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或为了在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而忽视公司基本面。

不过,在华南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看来,今年以来送转比例的继续攀升并不仅仅包括上述原因,“监管部门发布的再融资新规影响很大,不排除有公司发布超高比例高送转是为了规避新规。”

2月17日,证监会颁布再融资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非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20%。

“为了破解20%的限制,提高股本总量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解决路径之一。”华中某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解释,“高送转”是最简单粗暴的途径,“一轮10送30下来,总股本就增加3倍,以前新发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可能达到40%,现在就只占比10%,不受新规限制。”

“与现在动辄数亿元、数十亿元再融资相比,20%的股本比例限制对上市公司影响非常大。”上述董秘透露,据其了解,已有公司为了以后定增方便,在谋划甚至已经开始实施高送转,以此做大总股本。

“优胜劣汰”趋势将持续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高送转”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盈利能力也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既不影响投资者实际权益,也不代表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高送转比例攀升对公司基本面没有太多帮助,投资者应引起警惕。”一位券商人士指出,公司若计划大规模扩张股本,除具备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金充足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定高成长性,否则将面临下一年度因净利润增长与股本扩张不同步而降低每股收益的风险。

事实上,监管层一直在引导投资者从简单粗暴的高送转炒作回归到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上来。以沪深交易所为例,在发给高送转公司的问询函中,除关注公司是否搭配有减持计划、有无不当市值管理意图,往往还会重点关注公司业绩增长是否与股本扩张相匹配的问题。

“从如今的市场环境来看,形势显然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投资者对高送转的认知度明显提升。”深圳一位私募人士指出,一方面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有关,另一方面与A股投资理念更加成熟有关。

“高送转作为股价催化剂的作用正在被大大弱化,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推出的合理高送转会受到投资者追捧。而一些伴随股东减持计划的高送转则直接产生了负面效应。”张伟表示,“这说明投资者已在理性筛选标的,在回归公司基本面的价值取向上,高送转已呈现‘优胜劣汰’趋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高送转频遭交易所问询,但毕竟没有真正被念“紧箍咒”,需要更加行之有效的规范方式。比如,将上市公司高送转比例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挂钩。“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增长10%,则上市公司股权扩张的比例可以确定为10%,以此类推。”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为避免上市公司业绩暴涨暴跌给上市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可以给上市公司每年的股本扩张幅度规定上限。“这样一来,上市公司就很难滥用高送转,尤其是业绩亏损公司,根本不能进行高送转,各种套路也就玩不转了。”

(原标题:揭开高送转盖头:玩套路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