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1)

2017-03-17 10:41:0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借着今年的春节假期,读完了牟复礼的著作《帝制中国:900~1800》。这本内容横跨千年,也长达千页的中国通史,有两个地方特别令人欣赏。首先是作者将中国历史置于东北亚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讨论,这使得原来在中原史观中显得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比如作者对宋代的讨论并不局限于宋代本身,而是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入手。其次,作者将中国历史置于全球视角下进行讨论,例如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讨论大航海时代来临后,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新的农作物品种、白银以及军事技术,对于明清两代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由此想到,如果从全球视角来看当下中国经济,也许也会有一些从中国本身出发看不到的发现。本文讨论三个例子。首先是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的波动,第二是近年来的人民币和资本流动,第三则是站在一个更长的视角,审视中国经济在过去15年中的起伏。

先看第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年前有这么多人对于中国经济如此悲观,各种“崩溃论”层出不穷,而现在又有这么多人对中国经济变得如此乐观,以至于出现了“新周期”的说法?

从全球周期看,这段时间里中国经济的波动,正是内外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从内部来说,中国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从2013年的20%降到了2015年的1%。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内需,房地产投资下行对许多行业都产生了重创。从外部看,这段时间全球经济处于危机之后漫长的修复阶段,即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说的“长期停滞”时期,对中国的外需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一年前的困难局面,似乎同油价的暴跌密切相关。2014年下半年开始,原油在仅仅6个月之内,就从每桶110美元跌到了45美元。而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过去几年中最困难的时期。当然,中国的PPI早在2012年,就已经由于产能过剩进入通缩轨道。但经过两年的调整,到了2014年上半年已有改善的苗头。可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受油价下跌影响,通缩突然恶化,经济的下行压力大增,并促使高层在2015年底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

问题在于,油价大跌和中国经济恶化的时间点为什么如此高度一致?是因为中国经济低迷导致了油价的大幅下跌吗?不太可能。中国的原油消费仅占全球的13%左右,并不足以影响全球油价。而且,中国在2014~2015年原油进口并未放缓,而是在加速。所以,油价“跳水”的原因不在中国。一个更可信的原因来自供应大增,特别是美国页岩油的冲击。

油价下跌当然会重创石油行业,但为什么会对中国经济整体产生如此之大的负面影响?其实,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油价暴跌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因为这使得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下降。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油价大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通缩的现象,从而压缩了企业的盈利增速。因此,企业被迫压缩资本开支,又进一步恶化了通缩压力。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油价暴跌引发了一场全球制造业的下行周期。结果就是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胀共同下行,而大宗商品价格则出现了联动式的下跌,中国在2014~2015年面对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

而随着供给面的改善,原油在2016年初开始大幅反弹。由此带来的再通胀的力量,使中国经济从2016年开始逐渐走出通缩。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增长和通胀都在回升,中国经济的复苏并不是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