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对冲巨额资金到期 央行连续两日开展逆回购(1)

2017-02-14 09:41:05    东方财富网  参与评论()人

周二(2月14日),央行周二进行300亿7天、400亿14天、600亿28天期逆回购,当日有2300亿逆回购到期,当日净回笼1000亿。

周一连续六日空窗后,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周一进行300亿7天、400亿14天、600亿28天期逆回购,当日有1900亿逆回购到期,当日净回笼900亿。此外,央行公开市场对7天、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需求进行询量。

上周五(2月10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央行2月10日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之前2月9日、2月8日、7日、6日和4日均未操作,当日净回笼800亿,统计显示,本周(2月5日-2月10日)公开市场共有625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本周净回笼6250亿,单周回笼量创2016年7月2日-8日当周以来最高。此外,央行公开市场对7天、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需求进行询量。

统计数据显示,本周(2月11日-2月17日)公开市场共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到周五分别有1900、2300、2600、1500及70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此外,2月15日还有1515亿6个月的MLF到期;另外,1月20日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TLF)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的支持(约6000亿),期限为28天,这些流动性将在2月16日面临到期。

央行金融时报称,央行2月13日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前一周,央行宣布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招商证券分析师称,央行一系列动作既强化了中性货币政策的预期,又有意将资金由虚拟的金融体系逼回实体经济,支持实业发展。中国证券报发文称,市场人士表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决定流动性走向,中性货币政策意味着央行不会放任流动性过于宽松,但也不会容忍流动性剧烈收缩,后续资金面逐渐恢复紧平衡是大概率事件。长期限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空间不大,可能保持高位运行。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回笼货币意图明显,叠加前期逆回购招标利率上调,货币政策态度依然中性偏紧;国企改革明显提速,多数省份均明确将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列为17年重点工作。

华创证券称,短期内央行如何对冲巨量公开市场到期将成为左右后期资金面和债市的关键因素,但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即使央行出手平抑资金面波动,也不可对资金面盲目乐观。无论央行是如市场传言的那样续作TLF缓和到期压力(有可能),还是MLF投放中期流动性进行对冲(控信贷政策基调下放偏长期钱的概率不高),抑或是继续进行逆回购操作(通过分散到期量缓和资金面压力),甚至是进行降准(基本不可能),目的都在于平抑短期资金面的过度波动,防范流动性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既然无论如何都会放钱,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工具其实就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无非是TLF续作逆回购就少发,TLF不续作逆回购就多发的区别。需要关注的,是央行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的“道”,而非短期平抑流动性波动采取什么方式的“术”。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央行既然说了稳健中性,就一定不会放任资金面持续地松下去,肯定会逐渐让资金面回归紧平衡的状态,所以下周资金面波动恐怕难以避免,流动性将大概率较上周显著收紧。

中信证券明明研报称,央行依然暂停公开操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虽然2月全月回笼量较大,但这两天来看,大量资金仍未到期,可以满足当前的资金需求,最近几日市场整体流动性仍然十分充裕;第二,央行在资金相对充裕时不继续投放资金,也没有为即将到期的大量资金提前释放流动性,正体现了央行稳健中性的态度,最终达到防风险,去杠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