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巨亏公司十年变迁史 “保壳”路各显神通(1)

2017-02-13 07:26:50    东方财富网  参与评论()人

春节假期过后,上市公司2016年业绩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其中,石化油服、中海油服和中远海控2016年分别预亏160.8亿元、117亿元和99亿元,暂时排在2016年A股公司亏损前列。2006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周期性转换,中国经济也进入关键转型期。2006年至2015年,每年亏损位居前列的上市公司也经历变迁。

周期行业公司亏损居前列

2006年至2015年,正是全球经济周期转换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经历下行周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2006年至2015年,航运、钢铁、有色等传统周期性产业公司屡屡位居A股公司亏损前列。

其中,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已更名为中远海控的中国远洋亏损额分别高达75.41亿元、104.49亿元和95.59亿元。2007年和2008年,中国远洋分别创造了190.85亿元和108.30亿元的高额利润。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航运形势急转直下,中国远洋巨轮再“搁浅”。

随着2011年国内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产能过剩周期,在位居亏损前列的公司中,鞍钢股份、马钢股份、山东钢铁、安阳钢铁和华菱钢铁5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纷纷露面。在这一年,钢铁行业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2015年,武钢股份巨亏75.15亿元。这一年,国内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积重难返,有关方面最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产能。2016年初,中央明确了今后五年1亿到1.5亿吨的钢铁去产能目标,并于前10个月就完成了2016年4500万吨的去产能目标。同时,随着价格回升,钢铁全行业复苏,武钢股份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4.06亿元。

有色行业上市公司也时常位居亏损公司前列。2014年,中国铝业亏损162.17亿元。作为中国最大的氧化铝和原铝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中国铝业也曾创造过辉煌。在2007年登陆A股的第一年里,中国铝业便创造了102亿元的净利润,不过,随着2008年7月后国际铝价进入下行周期,到了2009年中国铝业便巨亏46.46亿元,2012年中国铝业再次巨亏82.34亿元。

纵观2006年至2015年亏损位居前列的上市公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国内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国内很多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当年下半年,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暴跌,国内三大航空公司遭受巨额亏损,云南铜业也亏损27.92亿元。

新兴产业不断被“透支”

在2006年至2015年,位居亏损前列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传统行业。但是,2013年两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公司则“后来居上”——天威保变和*ST超日。在这一年里,随着光伏产业步入严冬,很多公司也陷入亏损泥潭。天威保变于该年10月公布了与大股东的资产置换方案,将亏损的新能源资产进行了剥离,后更名为“保变电气”;*ST超日也在该年巨亏后走入破产重整程序,后被江苏协鑫牵头重组,遂得以恢复上市,并更名为“协鑫集成”。

2010年,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成为国内很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缩影。2007年之后,全球光伏市场释放的巨大需求直接刺激了国内投资光伏产业的热情。2007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4年增长达100%,位居全球首位。但是,由于处于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国内的光伏产业十分脆弱。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德意等国开始下调补贴额度,造成需求骤降、价格暴跌,美国商务部又于当年对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展开了“双反”调查,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危机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