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众创空间将进入深度整合期 平台级公司大有可为(2)

2017-01-07 10:06:06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我们公司最近也被孵化了一下,这算园区(众创空间)的业绩,我们拿到了300万元的奖励。”位于苏州某园区一颇具规模的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悉,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与《指导意见》配套的优惠政策。除简化工商注册、税收优惠外,还包括办公用房支持或补贴、考核评级奖励或补贴、创办各类创业活动经费补贴、设立配套种子基金、购置仪器设备和科技成果转化财政补贴等扶助政策。

以苏州高新区为例,《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8月出台的《关于发展新型孵化器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办法(试行)》规定,经认定的新型孵化器,管理主体可获得以下政策支持:连续3年给予不超过50万元/年的运行经费支持;连续3年按实际需求给予不超过50元/平方米/月的办公用房支持,最大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孵化培育出的企业落户在高新区的,自注册日起2年内获评省、市、区三级人才计划的,分别给予管理主体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3年内获评国家千人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管理主体5万元的奖励。另外,对上述孵化并落户高新区企业,自注册之日起2年内获得股权投资的,给予管理主体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

在业内人士看来,众创空间“大跃进”和补贴的背后是政府政绩指标化。《调研报告》显示,安徽、云南、甘肃、新疆、广东、重庆及苏州、宁波等省市均提出了众创空间建设目标,合计达2180个。

平台级公司迎整合机遇

拓荒族、深圳克拉咖啡等一批创业咖啡在2016年的相继倒闭,让“这杯咖啡凉了”的声音开始甚嚣尘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创业咖啡因租金压力而倒闭,这是“锅多于米、创客不够用”的自然调整现象。

事实上,《调研报告》显示,一些地区在当地硬性指标的指挥下,通过政策优惠强行推出一些成长性差、功能性较低的众创空间,实质上难以服务创新创业的发展,如厦门的众创空间工位使用率仅51%。“运营能力不高服务同质化、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不足”等成为当前众创空间的“短板”。

在浦东创新研究院看来,在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下,众创空间将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来,众创空间将通过O2O模式、提供产业细分领域服务、专业咨询、投资等,最终形成“孵化+投资”的盈利模式和品牌化经营。

对此,某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补充道,“运动式”的众创在一定程度上可完成精神构建,但根本性的创新路漫漫,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和坚持。如此,众创空间不仅是换个名字的孵化器,而更应该是基于创新的理念,成为汇聚产业、资本和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产能效率的创新组织。

航母级公司的领航将成为众创空间的有效发展路径。在该孵化器负责人看来,创新是最奢侈的投入,几百亿的投入可能打水漂,只有航母级、平台级的大公司才具有这样的财力和创新引领能力;利益捆绑之下,小公司也具有更好的市场保障、更宽容的孵化条件,才能借船出海。事实上,一些平台级巨头已经开启了这种内部联合创新模式,如华为创新ICT的“沃土开发者使能”计划、阿里推出百川开放计划。

国外经验显示,Intel、Google等科技巨头都设有研究院,进行新技术的扶持和孵化,在完成自身技术、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培育出新的颠覆性的公司和产业。

从更根本的角度来说,众创空间需要鼓励企业型众创,政府只需要制定公平的政策和构建宽容的环境。《调研报告》提出六大扶持政策建议:去政绩指标化,引导创业服务“控量增效”;完善众创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国家级认证考核标准;完善“双创”引导基金体系,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技术经纪人才培养;扶持公共技术平台,鼓励其对公众开放;整合孵化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