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众创空间将进入深度整合期 平台级公司大有可为(1)

2017-01-07 10:06:06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众创空间“大跃进”之后,随着拓荒族、深圳克拉咖啡等一批创业咖啡在2016年相继倒闭,“这杯咖啡凉了”的论调开始甚嚣尘上。在浦东创新研究院众创空间研究课题组看来,在“一哄而上”后,2017年众创空间将进入“大浪淘沙”的深度整合期,在市场对有效运营模式进行选择的同时,去政绩指标化、去补贴依赖成为政府和众创空间面临的重要问题。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运动式”的众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创新精神的构建,但根本性的创新路漫漫,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和坚持,而国家或者大的航母级公司构建研究院引领创新是得到了验证的有效路径。如此,众创空间不仅是换个名字的孵化器,而更应该是基于创新的理念,成为汇聚产业、资本和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产能效率的创新组织;接下来,航母级、平台级公司的领航和小公司的借船出海将成为众创空间的有效发展路径。

众创空间“大跃进”

车库咖啡、3W咖啡、天使汇、IC咖啡……200多米的中关村大街上,数十家众创空间鳞次栉比。

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众创空间进入井喷模式。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创客空间3155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各个省会城市。

“运营模式多样性”是当前众创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浦东创新研究院众创空间研究课题组(下称“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的《2016年众创空间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显示,除以往的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服务型和整合服务型等七种类型外,众创空间还包括了产学研结合型、大企业平台型、产城结合型、大企业创新服务型、咨询投资孵化型等模式。

在研究课题组看来,与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相比,众创空间呈现了一些新特征:政府对众创空间的干预更少、对其平台服务能力要求更高;众创空间对企业的孵化周期更短、孵化能力更强;众创空间自身的运营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商业模式更丰富。

值得关注的是,众创空间开始探索自身的造血功能。除以往的租金、服务性收费、政府补贴外,众创空间开始探索投资收益。《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有两种投资收益模式:一是股权投资,众创空间提供种子基金对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者通过“租金入股、服务入股”等打包方式换股;二是项目投资,通过一个项目的具体运作,分享利润。

更为重要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运动式”的众创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创新的精神构建,让创新的理念融入大众的血脉;时代进步,我们也将走到不为生存、不为财富,而是为了兴趣、荣誉去创新创业。

补贴催生“虚火”

“沈阳有多达30家创业咖啡,广州和郑州也有20家,全国有近1000家创业咖啡。”这是一组媒体调研数据,在空间轴上反映了众创空间到底有多火。

但揭开“咖啡”这张皮,众创空间背后的本质还是孵化器。业内人士坦言,在创业咖啡疯狂扩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售卖咖啡是无法维持运营的。

补贴或许是创业咖啡疯狂扩张的极大诱因。《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众创空间享受到了各种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