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相对稳定,并未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食品供应相对充足,预计下半年食品价格仍将“稳”字当先,间或出现阶段性价格上涨或下跌情形。
季节性因素影响显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在解读上半年食品价格数据时称,1月份因受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全国蔬菜价格上涨9.5%;2月份则因春节期间需求和消费量增加,鲜菜、鲜果以及水产品和畜肉类价格都出现上涨;3月份随着“节日因素”影响消退,食品价格回落较多。进入6月份,随着时令瓜果和蔬菜的大量上市,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6.7%和1.8%,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6个百分点,是导致上半年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坦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上半年蔬菜价格呈现先下跌而后反弹的走势是缘于今年前4个月市场上蔬菜冬储量较大,拉低了市场整体价格,加之4月份北方部分地区受到低温霜冻天气影响,蔬菜单产量出现下降,大棚蔬菜上市时间推迟半个多月,所以蔬菜价格从5月份才开始反弹。
而6月份猪肉价格在连续下降3个月后出现小幅反弹,上涨1.1%。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价格的主动提升空间不大,猪肉价格在6月份出现上涨主要受生猪价格走高所拉动。
“生猪价格自春节后便出现断崖式下跌,进入五六月份以震荡上行为主,猪肉价格走势与其一致。”姬光欣进一步分析称,二季度以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消费面整体处于疲软状态。“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转变,讲究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猪肉的可替代性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姬光欣表示,在成本下降、消费面难有利好支撑的形势下,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或呈同比下降态势,下降幅度达10%左右,其对CPI的拖累或会持续。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8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