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从遍地开花到理性退出 3年“特色小镇热”趋于冷静
近三年的“特色小镇热”正趋于冷静。
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央、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除港澳台)共出台了40项特色小镇建设纲领型文件。但在政策扩散过程中,也出现了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内涵理解不一致、产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2018特色小镇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张蔚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的考核标准上欠缺多样化,因此有小镇主动退出,不要这顶帽子了,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她认为,这是一个理性的开端。
特色小镇的理性退出
2015年,浙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列入重点工作。此后发布相关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3年内,每个特色小镇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所有特色小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后来在全国得到了推广。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央、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除港澳台)共出台了40项特色小镇建设纲领型文件(指导意见类,不包括申报通知及名单公布类文件)。
不过,在政策扩散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张蔚文表示,比如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内涵理解不一致;产业同质化严重,大多集中在文旅类;创建和培育数量惊人,省级特色小镇有1600多个,其中1100个在中西部;扶持政策呈现两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