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拼多多寻求海外上市背后:烧钱引流扰乱国人价值判断

2018-07-03 14:10:5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改造我们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

近日多个互联网公司寻求海外上市,既包括小米、美团等独角兽,也有优信、猎聘、宝宝树等公司,刚成立三年的拼多多也在其中。

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些公司接受较低估值集中上市,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很难融资,直接上市可能是最好办法,也能为风险资本投资提供退出通道。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兴起第二波创业浪潮,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所有不同领域企业都遵从同一种模式,即烧钱引流(量):通过补贴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流量),放大估值,寻找变现机会。

乐视、小米都是以低价硬件扩大终端占有率(流量),然后希望在互联网服务中获取利润;拼多多也以更加低廉的商品价格导流。补贴则是互联网服务企业主要流量争夺手段,网约车、外卖、网络售票等开始都以补贴争抢客户。

烧钱做多流量的模式源于对美国企业的模仿,比如亚马逊通过提供便利与低价商品服务吸引更多客户,增加他们的黏性,然后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以赚取利润。这意味着前期需要大规模投入,未来收入增长速度可能会是指数级。因此,此类互联网公司被认为不适合以往的P/E或者是P/S估值方式,而是成长性。

随着中国金融去杠杆工作的推进,廉价流动性支持的风险投资泡沫正在破灭。共享单车疯狂烧钱模式无以为继成为泡沫不可持续的标志性事件。独角兽类互联网企业过高估值,也源于风险资本严重过剩,都想参投独角兽,通过后者估值泡沫扩张增加自身的业绩,吸引更多资金。这是一个资本集体吹泡沫的过程,通过财富效应制造新与旧的落差,引导社会资源与政策资源流向这一领域。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