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华夏幸福高增长背后现金流吃紧

2018-05-22 09:16:12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5月16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股票代码“600340”)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信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者同意向华夏幸福集团提供总额不超过315亿元的集团授信额度。这对华夏幸福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同时也从侧面凸显了华夏幸福对资金的渴求。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华夏幸福“资金链断裂”的传闻甚嚣尘上,华夏幸福对此也公开进行了辟谣。而《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华夏幸福2017年净利润、资产规模等主要业绩指标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但财报也反映出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1.1%、负债合计3000多亿元。尤其是现金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吃紧现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近三年首次为负数且高达-162.28亿元。

净利润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行业前十

华夏幸福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596.35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7.81亿元,同比增长35.26%。截至2017年末,公司总资产3758.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70.95亿元,分别比2016年末增长50.40%、46.27%。

业内人士指出,华夏幸福在营业收入微增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其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历年财报显示,华夏幸福产业发展服务业务的毛利率一直高达90%以上。根据财报,华夏幸福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522.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50%,其中,产业新城业务园区结算收入额299.12亿元,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额1200.51亿元,其他业务(物业、酒店)销售额22.49亿元;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共计951.18万平方米,期末储备开发用地规划计容建筑面积约为988.27万平方米。

在华夏幸福看来,自己并不是一家简单的房地产公司,而是以“成为全球产业新城的引领者”为愿景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在年报中透露,公司秉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系统化发展理念,重点探索了产业新城业务模式,即地方政府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决策者,华夏幸福作为投资开发主体,地方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依托“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双赢。年报显示,2017年,华夏幸福的异地复制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以外区域销售额占比从上一年的7%大幅提升至23%,凸显了产业新城模式的可复制性。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