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独角兽”冷思考:真正能踏上IPO快车道的有多少

2018-04-20 10:18:40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杨胜君认为,“独角兽”企业的激进估值令人担忧。这种担忧来自于对这些企业能否穿越漫长时间周期,抵御“风口变换”、同行竞争、市场变动等多方夹击,仍能屹立不倒。“仅用估值来定义‘独角兽’会有很大偏差。有些机构容忍的估值溢价比较低,有些机构比较高。有时候,在‘行业风口’时候,估值溢价特别高。风口一过,估值又会急转直下。”

上述深圳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最明显的前车之鉴,就是O2O领域。”2012年,O2O概念在国内大热。洗车、外卖、家教等一批O2O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在资本裹挟下一路高歌猛进。两年后,O2O企业的死亡名单越来越长……一些曾经的资本宠儿、被视作潜在的“独角兽”一波接一波倒下了。

他认为,“独角兽”估值盛宴暗藏隐患。“互联网泡沫2.0”有可能就在未来几年爆发,O2O、互联网金融、大数据、AI可能是“高危地带”,而在这些大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半数以上。这意味着,可能有一批“独角兽”企业要倒下。“即使没倒下,‘挤泡沫’也是很难避免的。现在许多‘独角兽’融资都是老股转让,意味着前期进入的机构在套现,后面的投资者抢在这么高的估值进去。如果上不了市,那怎么退出呢?”

政策亟待明朗

与资本狂欢相比,监管对“独角兽”上市绿色通道的态度是谨慎而开放的。

中国政府网3月30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周剑在接受有关部门调研时提交了一份长达五页的书面报告,共八项建议。周剑说,“主要是反馈科技类企业IPO遇到的阻碍。我对其中两项进行了重点说明。一是盈利问题。由于前期科研费用投入很大,技术类企业盈利普遍不高,过会容易被卡住。二是股权激励问题。技术类企业需要靠股权激励吸引人才,但这样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非常大,对公司造成很大压力。”

“我们最想反映的就是,股权激励带来的股份支付费用问题。”陈彬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会计准则来讲,实施股权激励需要确认大量费用。如果公司每股市场价是20元,假设现以每股2元的价格给到员工,那么,中间相差的18元要确认为公司管理费用。这会抵消公司利润,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技术型企业的盈利水平造成极大冲击。

陈彬说:“前三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盈利基本持平,这两年利润才慢慢上去。我们测算过,如果把股权激励做到理想比例,一年要亏几个亿。这在香港或美国就没什么问题,一来是相关制度允许企业当期确认亏损也可上市;二来是机构投资者比较专业,能将费用剥掉看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但是,A股市场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此外,持股员工数量还不能突破200人,否则会违反上市规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