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面对1亿市场主体,市场监管该如何创新?
3月16日,我国第1亿户市场主体在北京诞生。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有专家表示,市场主体数量攀升说明我国市场活力不断在增强,同时也为市场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将成为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的推动力。
那么,面对1亿市场主体,市场监管该如何创新?有关部门又该如何进行反垄断统一执法?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新业态监管面临难题
据了解,商事制度改革5年来,从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的角度放宽准入,使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截至3月16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了3100万户。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户,市场活力增强有两大原因,一是商事制度改革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便利化改革措施,另一个是经济的新业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说。
洪银兴指出,目前监管的难题在于,对新业态的监管和对传统业态的监管是不同的。因为线上线下的市场秩序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泄露、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
“比如市场监管中的反不正当竞争,在传统业态中,主要是在价格上。在新业态中间,许多服务都是免费的,市场秩序的混乱往往表现为对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个是侵犯知识产权。”洪银兴表示,“因此,对新的经济业态,不仅要支持,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按照商事制度改革的思路放开市场准入,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互联网新技术手段催生了消费方式的变革,如何建立起便捷、透明、高效的消费维权机制,缓解消费者维权难的现象,给市场监管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银温泉说,市场监管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形成联合惩戒。
“1亿市场主体,带来的管理问题一定更加严峻,完全靠执法队伍,监管不了这么大的市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在市场监管中有一个永恒的不对称,损害他人利益的活动有超额利润,而监管人员是拿工资,‘猫的动力永远不如老鼠’。”
周其仁指出,可以把营利动机引到市场监管当中来。“早期有跨国企业在广州成立打假联盟,提高举报奖励,很管用。因为多数人制假只是为了挣钱,如果举报的收益比造假还高,有人就会来举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指出,现在要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的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