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用户愿用隐私换便捷?别忘了《黑镜》有多残酷(2)

2018-04-02 09:17:24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事实上,大数据最核心的商业价值,正在于它的二次利用——“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而它整个的发展流程,应是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辅助产品、创造价值、塑造形象,并根据这一形象为个人定制“你的物质和精神消费”。这是互联网科技发展所展现的进步意义。

只是“便捷和效率”的硬币另一面,是那些数据获取者,同样拥有选择权,从而完成对信息的滥用。

就当下而言,互联网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协议”,往往是不对等的。对于用户来说,即使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互联网公司为你提供的冗长官方授权声明,但是,究竟哪些信息会被抓取、哪些信息会被保护,又有哪些核心个人信息可能面临泄露的风险,依然是处于迷雾之中。

那些不遗余力为用户提供效率便捷的公司们,这时就显得格外“不人性化”。

而且,当这些大数据处于无监管且难监管的无人之境时,技术飞跃的双刃剑,往往就不可避免地展现出巨大的负面效应。

那些未经同意就“猜你喜欢”、为你推荐的消费,不断发送到你手机上的商品打折信息,甚至是知道你身份住址让你“明天上午来办公室一趟”的诈骗……类似此类数据泄露、隐私贩卖,只不过是其中最为表层的恶果。

通过大数据来操纵情绪乃至影响个人甚至群体的选择,已经是Facebook数据泄露所呈现的进一步影响。据《纽约时报》透露,在2016年的大选中,根据Facebook泄密的信息,一家分析公司为特朗普竞选团队提供了各种服务,其中包括:针对目标受众设计数字广告、筹措竞选资金、建模选民投票率、购买500万美元的电视广告及决定特朗普应去哪里获取支持。知道美国人为何这么愤怒了吧?大数据不仅左右了我买什么,还左右了我选谁做总统。

当然,去年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已经展现了立法和监管在这一方面的努力。但除了寻求监管角色的支持,商业的伦理底线依然需要被强调。

习惯性地享受用户数据带来的商业利益、并认为这是用户主动愿意交换的结果,这种商业伦理底线的崩塌,才是商业文明前行真正的阿克琉斯之踵。

人人都知道,大数据具有难以想象的商业价值。我们也必须承认,商业并不是慈善。但是,如果是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商业价值最终只会是一触即破的“空中楼阁”。看看Facebook眼下的境遇就知道了,连花花公子都将其官方主页删除了。今天的扎克伯格,或许该成为很多互联网大佬的“黑镜”。

关键词:隐私大数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