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乐视以“颠覆者”的角色闯入传统家电行业,随后小米、暴风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大批互联网电视品牌开始快速扩张。在2013~2015年间,几乎所有的传统彩电厂商都曾在财报中直指跨界而来的互联网厂商破坏力巨大,让彩电界价格战雪上加霜。
如今,随着乐视困境的出现,互联网电视行业也迎来了大洗牌。
寒冬下的互联网品牌
2017年,由于受面板价格高企、需求整体不振等因素影响,彩电市场陷入寒冬。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7年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4752.4万台,同比下降6.6%。
因采用代工模式,互联网电视厂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话语权非常薄弱。据了解,电视面板占据了电视整机60%~70%的成本,面板的涨价,直接导致本身就不靠硬件盈利的互联网电视厂商亏损加剧。
群智咨询资深分析师李姗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过去两年电视机部件价格剧烈波动,造成互联网品牌硬件成本高涨,进而传导到整机价格,压抑了销量提升的速度,加上硬件亏损短期内无法通过内容盈利来弥补。总体来说,盈利和销量都无法达到预期,进一步造成了后续融资困难。”
集邦咨询光电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副理杨晴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乐视以软件补贴硬件的方式带动电视销售量,以至于其他从业者相继模仿,但这也代表这个经营模式的进入门槛不高。当龙头乐视发生财务问题时,资金也快速地从其他遵循同样模式的互联网品牌撤离,让整体互联网电视市场财务状况快速恶化。”
即便是体量较大的暴风TV,处境也同样艰难。“对于暴风来说,2017年是内忧外患的一年。”2017年12月7日,在其举办的战略发布会上,暴风集团创始人兼CEO冯鑫这样说道。当天,暴风集团宣布暴风TV完成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以及暴风魔镜达成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意向。
事实上,除了纯互联网电视品牌外,面对“价格屠夫”的挑战,传统彩电厂商此前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品牌,如海尔的mooka,创维的酷开,TCL的雷鸟,康佳的KKTV,长虹的CHiQ,海信的VIDAA等。
不过,一家传统彩电厂商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在千元电视级别上,其自身品牌的销量要比旗下的互联网品牌销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