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好国运”里追梦人 一个跨国投资人的中国和世界(2)

2018-02-08 09:17: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熊晓鸽,在《电子导报》不到三年就从助理编辑升至高级编辑。硅谷报道经历让他熟谙技术潮流,更首次接触到风险投资。

把世界带回中国

“我们在国内长大,在国外学到了东西,就立刻想拿回来用。”熊晓鸽1991年做出职业生涯关键决定:回国。

他转投早在1980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顶级信息技术出版、咨询和投资公司IDG集团,成为集团创始人帕特里克·麦戈文的亚洲业务开发助理。

麦戈文,这位一生到访过中国130次的成功商人,从此成为熊晓鸽一生最重要的“师友”。

回到北京3天后,熊晓鸽便签约收购《国际电子报》并更名为《网络世界》,完成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桩跨国并购。此后,他南下深圳找寻发展风投事业的机会。

1992年的深圳,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邓小平南巡讲话令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的困惑烟消云散。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扬帆起航之际,1993年也成为跨国公司大规模在华投资的发端之年。自此至今,中国一直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就在这一年,麦戈文委派毫无投资经验的熊晓鸽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际风投机构,即后来的IDG资本。再一次,熊晓鸽赶上时代大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何谓风险投资几乎无人知晓。当熊晓鸽到处普及风投概念时,不少人只是希望从这个“傻子”那里“搞点钱花花”。最初七年,他颗粒无收。

中国和全球在观念上的“时间差”,正是那个时代最值钱的商业机会。而中国也将通过学习互联网、股票、基金、市场、产权、企业家精神……这些纷至沓来的新观念,以最快速度弥合发展落差。

“开放最重要的不止是国家的开放,更包括思想的开放。”熊晓鸽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所实现的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有赖于一次又一次突破旧思维、建立新观念。

多年后,熊晓鸽问麦戈文,为何敢押宝他这样一个当时毫无投资经验的年轻人?麦戈文回答:“因为你这家伙敢拿自己青春赌中国未来。”

熊晓鸽显然赌赢了。踏准时代节拍的IDG资本大获全胜,所投资企业迄今已超过600家,包括蜚声中外的百度、腾讯、搜狐、小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