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好国运”里追梦人 一个跨国投资人的中国和世界

2018-02-08 09:17: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月初的波士顿天寒地冻,穿城而过的查尔斯河冰封素裹。南畔美国私立名校波士顿大学内,一派热闹熙攘。在校长罗伯特·布朗等数十人见证下,“IDG资本学生创新中心”剪彩开张。主导捐赠的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从大洋彼岸专程赶来。

他是40年前从湖南钢厂考入大学的“新三届”,是32年前来波士顿大学的“追梦人”,是27年前回国“拿自己青春赌中国未来”的“风投教父”,是1年前收购美国老东家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布局者”……

在波士顿抚今追昔,熊晓鸽常道幸运:他属于受益于“好国运”的一代人。过往40载,个体、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轨迹,在他身上奇妙叠加。

从中国走向世界

1977年12月,走进十年浩劫后第一场高考的考场时,熊晓鸽已做了3年电钳工。570万考生中,最终有27万人走入大学,他是幸运儿之一。

1978年开启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令中国经济一步步从计划走向市场,激活中国经济内生力量;也让一代人把目光投向海外,开始重塑中国和世界关系。

“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清晨苏醒,而我们,有幸迎来了早晨那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熊晓鸽这样回忆那个千载难逢的转折时刻。

美国老牌新闻刊物《时代》1986年第一期,邓小平再次登上封面,因为这位中国改革者正在领导“深远、大胆,也充满挑战的第二次革命”。就在此前一年多,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6年夏天,熊晓鸽怀揣38美元以及成为中国最好记者的梦想,赴波士顿大学攻读硕士。这个勤奋的中国青年用8个月就完成学位课程,又进入波士顿北郊塔夫茨大学的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

课余,熊晓鸽来到卡纳斯出版公司的《电子导报》打工。“面试了5分钟,我就意识到也许有一天我会给他打工,因为这个中国年轻人总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杂志出版人艾伦·福斯特对新华社记者回忆起那段往事。

那时,个人电脑在中国仍颇为罕见,中国和国际互联网的联通也尚需数年。福斯特坦言,当时的中国较美国而言无疑“还是小市场”。但大批美国企业家已意识到,中国人拥抱世界的热情将催生巨大商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