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观察:悄然布局新能源(2)

2018-01-30 09:14:1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据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透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动力,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显示,2016年玉柴集团销售收入达313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60多亿元,同比增长17.67%,发动机销量继续保持行业首位。玉柴股份新能源研发与营销高级总监林志强说,未来三年,玉柴集团计划投入5亿元研发更高效、性价比更高的新一代新能源动力产品。

氢能具有资源丰富、热值高、无污染等特点,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符合中央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精神,是我国产业结构向高质量产业转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当前我国受雾霾严重困扰的形势下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基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介绍,2015年研究院针对氢能领域的8个重点方向组织制订28个国家标准,初步建立中国氢能标准体系。2017年我国首个氢能国际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布,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四大“短板”凸显 弯道超车艰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新能源被一些制造企业寄予推动业务转型、成为新的增长点、多元化布局的厚望,但进入新的领域,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将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的四个“短板”值得引起关注。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短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可靠性、软件方面具有独特性,市场经验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但欧美国家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开发比我国早得多,技术底蕴比我国深厚,譬如混合动力技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比我国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日本、韩国相关技术比我国先进。”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研究所所长毛正松说。

从燃料电池的整体性能看,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续航里程、寿命等多项指标与国外均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在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方面,尤其是在关键部件的材料及加工工艺等领域的研发仍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专家表示,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链体系建设不完善,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尚未实现国产化、批量化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高价进口。

第二个“短板”在于投入,新能源动力研发起步晚,整体推动力仍显不足。2005年玉柴集团开始储备混合动力技术,当时主要是跟踪储备,并没有提到战略高度,而且后续投入少。从2016年开始,集团开始把新能源产品看成动力的一种类型,并纳入战略发展板块,但目前在国内还有不少竞争对手。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负责人说,广西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制造企业不完善、集群效应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健全,政府引导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