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煤炭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煤制油:绿色转化显神通(2)

2018-01-26 17:15:5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为了提高转化率,神华宁煤集团煤制油各装置都选用先进高效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对能量实行综合利用和优化。据了解,煤制油项目年就地转化煤炭量占神华宁煤集团煤炭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实现了能源转化率大于45%,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值低于2.0的高产出率。在近年来煤炭产能过剩、煤炭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下,煤制油项目成为该集团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希望。截至2017年底,该集团煤制油项目累计完成油品62.9万吨,石脑油37万吨,液化石油气5.5万吨及一批副产品。

通过煤制油项目,以神华宁煤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实现了由“卖炭翁”到“卖油郎”的华丽转身。在油品尚未获得国家消费税减免的情况下,除了生产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外,煤制油项目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已开发费托重质蜡、精制蜡等7种新产品,实现了产品多样化。这些产品市场前景好,价值高,成为煤制油项目重要的赢利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油品进入烯烃二期加工项目。作为400万吨煤制油配套项目,该项目承载着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使命。“煤基合成油产品不同于传统石油冶炼产品,其具有纯度高、无硫、无氮等优点,这些特性符合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高纯度正构烷烃、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等产品的优质原料。”烯烃二期项目党组书记李国孝介绍说,该项目主要以石脑油、LPG为原料,采用先进的裂解工艺制乙烯、丙烯技术,最终年生产聚丙烯60万吨、聚乙烯45万吨、丁二烯6.4万吨、混合苯5.9万吨、合成氨15万吨及部分燃料油等。

2017年11月1日,神华宁煤集团百万吨级烯烃二期项目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作为全国首家以煤为原料生产乙烯的裂解装置,烯烃二期项目实现了首套国产化DCS在百万吨烯烃项目上应用和裂解炉工艺包的中国制造,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提高了目标产品转化率,利润空间和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提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拓兆兵 许 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