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靠烧钱和押金不是长久之计 共享单车下半场如何盈利?

2017-12-19 09:06:37    中新经纬  参与评论()人

  作者 相均泳(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进行了约谈,建议其采用“无押金”模式。事实上,自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几乎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大城小市。资本纷纷加注,企业跑马圈地,共享单车发展快到了令人措不及防的程度。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有近70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用户量超1.3亿。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摩拜单车入选领先科技成果,“集聚了比较少见的资本的注意力和投入”。过去一年内,共享单车行业得到30亿美元左右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第一梯队企业。今年7月,ofo完成E轮融资,总体融资规模超过13亿美元。摩拜则在6月份完成E轮融资,总规模超过10亿美元。然而,资本青睐的只是第一梯队,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关注。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曾向各大投资机构投了上百份的投资计划书,小蓝单车CEO李刚“跑遍了上百家基金”,都没有给他们带来一笔投资,最终成了倒下的一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5家共享单车企业已倒闭或停止运营,另外有近20家濒临倒闭,行业倒闭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步子迈得太大,灵魂没跟上。快速烧钱扩张,这条互联网行业反复验证过的实用策略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共识。各家企业拼命在最短的时间内铺最多的车辆,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并未去冷静地思考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在初期,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大量投放单车,并通过收取押金回收资金,形成稳定现金流,维持了持续的运营和扩张。但是,好景并不长。随着第一梯队巨头不断集结资本,共享单车价格补贴战愈演愈烈,融资能力有限的二三梯队企业迅速成了强弩之末,用户挤兑式的退押金风潮最终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押金管理关乎生死大计。共享单车行业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惊愕,也有沉重的拷问。这种简单粗暴的“融资、造车、铺车、免费骑车、再融资”,甚至一心盯着消费者押金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墙角。跑马圈地的博弈结束后,共享单车企业凭什么去实现可持续发展?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了共享单车企业公开约谈会,与会企业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企业盈利模式议题,对押金也只是强调不会随意挪用,这意味着押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当然,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共享单车押金管理将更加规范,押金由第三方存管将是必然趋势。值得思考的是:倘若没有了押金,还有多少企业能够继续红旗不倒?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