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智能家居须防“不速之客” 80%抽检摄像头存安全隐患(3)

2017-12-14 09:30:5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比如说,被恶意控制的智能玩具,可能诱导小朋友做出打开大门、爬出阳台等危险动作;被破解的智能门锁、智能保险箱反而成了小偷“内应”,盗窃家庭财产如探囊取物;智能烤箱的温度能被随意提高,最终引发火灾;智能家居还可能被控制形成大规模“僵尸网络”,攻击网络服务器,造成互联网服务大面积瘫痪。

安全篱笆亟待补牢 加大投入用技术对抗技术

11月2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宣布,启动智能家居团体标准研制工作。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家居产品不能重功能、轻安全,应尽快出台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规范,探索建立企业隐私保护的信用机制。

“解决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的安全问题,首先要对系统安全技术加大投入,用技术对抗技术。”韩伟力说,“分析智能家居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厘清其本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严肃的科学问题,需要研究人员结合技术本身和应用实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工作。而这方面,通常被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的产业人士所轻视。”

小米物联网平台研发总监张彦路坦言,智能家居设备品类多,使用场景复杂,具有一定技术门槛。产品的安全性设计要做到全面,企业不仅需要足够的技术实力,还需要经验积累和成本付出。目前,“有品”平台上的产品采取内置唯一密钥、为智能锁等敏感设备定制独立安全芯片硬件等做法保障安全,这些技术同时也向社会开放。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中心建议,智能设备生产厂商应做好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发现设备存在漏洞或被植入恶意程序时,能够提供在线升级功能,或及时通知用户手动修复。

智能家居安全问题是系统问题,需要技术、管理和法律法规协调,保障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6月1日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织牢了智能家居“安全网”。

“《网络安全法》既有未雨绸缪的防范,也有亡羊补牢的内容,从制度上、技术上、监管上、评估上都做出了规定。”朱巍说,用户使用智能家居被侵权,维权时最大的难点是找到真正的侵权人。“建议在举证责任方面予以调整,用户个人举证有困难的,应当由相应的平台、厂商承担举证责任。”

为您推荐: